当前位置: | 首页 | > 资讯中心 > 专题专栏 > 喜迎二十大,十年看变化 > 征文 |
翻开“这十年”的烫金画卷,有无数人用自己的光热点亮时代的星河,用质朴的语言、实干的行动诠释着“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
在岷江流域有这样一群电建班组,十年间,他们乘着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建设的“浪潮”,将初心“筑”于岷江之畔。水电五局这支航电班组,是这个盛大时代的小小缩影,交织成了最闪光、最动人的时代画卷。他们用梦想坚守平凡,以奋斗传承不凡,将班组精神薪火相传,他们的故事正在进行……
风雨兼程,初心如磐铸其中
郭建设——水电五局龙溪口项目部生产部副主任,从最基层的反铲车驾驶员到深耕一线的生产部副主任,他是前方生产上的“攻坚手”。2019年12月底,新冠疫情爆发,给项目复工复产带来了巨大挑战,岷江将慢慢迎来汛期,一枯阶段必须大干,要赶在汛期之前把基础打牢,但是“一期一枯”施工内容重、范围广、战线长、部位散,要求不断航施工。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与时间“赛跑”,郭建设的身影唤醒了每一个清晨,他以现场为“家”,吃在现场,守在现场,把“生产”两个字时刻印在心上。
“我们干起活来,双手就闲不下来,来回穿梭在钢筋之间,就不觉得冷了。”冬日里,郭建设带着现场施工人员不分昼夜地扎根一线,与低温较量,与寒风抗衡。考虑到施工的灵活,不到冻得受不了,他一般不戴手套,即便是戴上手套,也不能戴太厚的,要不会影响正常施工进展,绝不能让生产进度拖住复工复产的“后腿”。
历时一个月,最终“一期一枯”节点如期实现,项目部顺利追回受疫情影响的1个月工期,压在他心头的“大石头”也终于放了下来。三十多年的工作生涯,他始终兢兢业业,勤奋忘我,零请假次数的背后,是他对履职尽责的最好证明,每一次坚守都是对践行初心使命的最好诠释。
平凡坚守,重任千钧再奋蹄
“人不能太清闲,要给自己找乐趣,我就是人老心不老,身体好得很!我要发挥余热在一线……”
这个平日里总是乐呵呵说话的人叫孙云忠, 不论是项目经理或是干活的工友都亲切地唤他老孙。每天早上7点准时到达施工现场,这是他坚持了三十多年的习惯,头发泛白的他穿梭在一线却精神矍铄,用匠心、敬业演诠释着“奋斗者”的风采。2022年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三期围堰截流,面临岷江枯水期多日异常超标、工期紧凑等多个因素影响,听到这一消息孙云忠坐不住了,主动请缨奔赴一线,他的出现给工地上的小伙子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因为有他在,大家心里都踏实。他驻守围堰一线,一站就是一整天,有时双腿肿胀迈不开步,汗水浸湿了他的蓝工装,他没有一丝怨言从不喊苦喊累,脸上常挂着笑容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他还鼓励现场工人们:“不管再难,咱们一起干,无愧于心!”孙云忠既当指挥员,又做战斗员,紧盯现场施工情况,在他的指挥下,45台自卸汽车,8台挖掘机、5台装载机和1台推土机有序在现场作业……他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填筑措施,为三期围堰截流保驾护航,最终龙溪口航电枢纽10天成功完成三期围堰截流。
“干工程的,都是干的良心活,必须严把每一道施工工序,确保按标准施工。”
“虽然我快退休了,但是我的思想永不退休。”……
每每听说有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总会看见到“老孙”无畏奔赴的身影,他将汗水与执着挥洒在各个施工点,他是施工一线的“脊梁”,一心扑在工程建设上,坚持用他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一代电建人的责任担当。
接续传承,砥砺奋进正当时
今年33岁的佟子辉是生产部最年轻的副主任,更是同事们眼中阳光开朗的“大男孩”。对待工作,他却是吃苦耐闹从不言弃,从他坚定刚毅眼神中,透露出的是对工作的细致严谨。
“我年轻,这事让我来!”是佟子辉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一路走来,风里来雨里去,从工地技术员到深入生产一线的负责人,他将丰富施工经验和自身所学所结合,应用、服务于生产中,助力工程提质提效。“老孙”是佟子辉的入门师傅,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下,水电精神早已成为让心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师傅常教诲他:“既然选择施工一线,就意味着风雨兼程、使命在肩,多难都要挺过去……”师傅的话如灯塔矗立佟子辉心间,激励他度过每一个艰难时刻。
“人勤快、肯吃苦,还善于动脑子,能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在他身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影子。”这是师傅对他的评价。而令他骄傲的是自己接续了师傅的奋斗之路,成为了和师傅一样的水电建设者,他将沿着老一辈人的足迹传承班组精神,为工程建设发展贡献力量,奉献青春。
十年更迭,无论工程建设走到哪儿,根植于五局建设者们身上的水电精神未曾改变,在他们眼里,钢筋混凝土是有温度的,他们见证着祖国电建事业从蹒跚起步到领衔发展。未来,他们也将继续“筑”于岷江畔,矢志不渝地用最美的劳动姿态,为电站注入情感与热血,在艰苦实干中照亮着新生代建设者前进的道路,延续水电人的不变情怀。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