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茶去

来源:机电制造安装公司 作者:张毅 时间:2025-05-09 字体:[ ]

春节探家回来,出高铁站时,看见地下通道旁的大幅灯箱广告上,几行文字十分引人注目:“2025年中国茶旅大会”“浙江天台”“2025年4月-5月”。巧的是,我的行囊里正好有从家里带来的散文集《爱茶者说》,不禁会心一笑。于是,在天台四月的芳菲与烟雨中,我重读了这本王旭烽写的关于茶的书,好像又品到那杯曾让自己清心与倾心的佳茗。

“雾浮华顶托彩霞,归云洞口茗奇佳。”这是1924年茶学家俞寿康盛赞天台山云雾茶的诗句,迄今已逾百年。闻名遐迩的云雾茶产于浙江天台山诸峰,以最高峰华顶所产最佳。天台人工植茶的历史也为江南一带最早,是名副其实的茶乡肇始之地,被称为“江南茶祖”,享有“佛天雨露、帝苑仙浆”美称。

天台抽蓄电站工地就在苍山脚下,我们每天都能在项目营地望见满山青翠。此地多有阴雨天气,日常云遮雾罩,最是适宜云雾茶天然生长之地,正应了今年那句广告语:“天台山的茶,带仙气的茶。”而当年,三千知青于苍山顶农场种植千顷茶园,已是渺若云烟的往事……

史册寻芳,天台问茶。西晋王浮《神异记》中记述:虞洪入天台瀑布山遇丹丘子赠以大茗的故事。东汉末年,道士葛玄“植茶之圃已上华顶”,距今1700余年,这是浙江有文字记载最早人工种茶之地,“葛仙茗圃”也就成为浙茶文化之源头。茶圣陆羽曾亲至天台山考察,所著《茶经》道:“台州丰县生赤城者,与歙州同。”

《茶经》乃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其开宗明义第一句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北方有倾城倾国的佳人,绝世而独立。南方有大俗大雅的嘉木,入世而和美。女作家王旭烽历时近30年创作的长篇小说“茶人四部曲”,前两部《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筑草为城》获浙江省优秀文学奖,最后完成的《望江南》于2022年出版,“当代文学成就最高的茶事小说”得以“见证个人史、家族史、民族史中的百年中国”。

而“西湖茶树天台来”一说,讲的是“早在南朝,谢灵运引天台山茶种植于杭州灵隐香林洞一带,开杭州种茶之先声,最终形成了现今名冠四海的西湖龙井茶。”此茶采摘,有“三前摘翠”的讲究。所谓三前,就是春分前,清明前,谷雨前。己亥清明,我曾在杭州小西天佛学院近旁的茶圃,见过十余位头戴草帽、腰挎竹篓的采茶女在茶垄间忙着采摘新茶,至今印象犹深。

《爱茶者说》介绍:“炒一公斤茶要四万到六万个芽头,要炒制8个钟头,一年四季三季采茶,春天是最忙的时候。”从神农尝百草,到茶农采百树,几千年来这茶的清香与汤色,就一直在代代茶人的指尖、舌尖上传承不绝。

书中也写到“日本茶道”。日本僧人空海从大唐学法归国后,在公元815年给天皇的奏表中提到:“茶汤坐来,乍阅振旦之书。”是日本人最早的饮茶记录。而在此前十年,另一位名叫最澄的高僧,从天台带回茶籽,种于日吉神社旁边,是日本最早的茶园。这两位大师分别创立了真言宗和天台宗,而天台宗的祖庭,便是隋代古刹国清寺。由此可见,茶随佛教东传,日本茶道的起始之处,还是得回溯到中国。赵州从谂禅师“吃茶去”的深意,尽在“茶禅一味”四字之中。

在茶文化的历史之中,素有“唐煮宋点明冲泡”的术语,也反映出不同朝代制茶、藏茶、品茶的方式和形态各异。陆游的“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后句就是宋人将饼茶碾碎成末、烹沏斗茶的写照,坊间称“茶百戏”、“水丹青”。杭州藕香居茶室借苏诗集句为联,信手拈来,妙趣天成,既应景,又妥帖:“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茶博士奉茶,静观芽枪叶旗在沸水中尽情舒展旋舞,一杯在手,馨沁肺腑。这茶舞,是苏醒者的梦幻之舞。

茶的历史是悠久而耐人寻味的。据这本书中讲:“茶学家们告诉我,地球上的茶树,生存至今,少说也有七八千万年了。”最早的茶是药。史书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72毒,得荼而解之。这个荼,就是茶;这个神农氏,就是炎帝。华夏文明,炎黄子孙,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故事。而这古老而神奇的“东方树叶”,就一直不离不弃地陪伴着中华民族走到今天,奔向未来。

漫说茶,这“琴棋书画诗酒茶”有其婀娜的倩影,“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少不了其含蓄的风韵,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自逍遥于大俗大雅的烟火人间。“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未知东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都让人对茶亲近有加,方知茶亦醉人。

有道是:浅茶满酒。只因茶倒七分,留得三分人情在。所以,来过天台的古时诗仙李白才会在《将进酒》中纵情高呼:“人生得意须尽欢”,“与尔同销万古愁”。而当代才女杨绛在76岁时写下回忆录《将饮茶》,自谓“走到人生边上”的她,则是人间清醒,即便岁月风霜冷冽,生命依然回甘无尽——盛时酒与老来茶,我想,这就是所谓的酒味与茶性吧。

写过《西湖梦寻》的明代文人张岱,年少之时“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垂老之际难忘国破家亡之痛,孤苦流离之伤。清朝才子纳兰性德“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借宋时李清照旧事,怀早逝爱妻,浇胸中块垒,其缠绵悱恻,让人沉吟至今……

茫茫凡尘,芸芸众生,每日开门七件事,自当以“吃茶去”的态度面对人生。“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喝茶去。”已故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留下的这首禅诗,将佛门公案与俗家私事,娓娓道来,阐明了“茶禅一味”的真谛。

“但愿天台遍良种,可得众尝芳露茶。”此时的天台城中,关于“茶旅大会”的广告牌举目皆是,正可谓大张旗鼓、如火如荼呢。只是,任城内繁华红尘十丈,唯山中清静绿茶一杯。耳畔轻轻响起《采茶舞曲》熟悉的旋律,采风于江南小调的优美茶韵,长久地萦绕在我的心头。

遂想起,伟人毛主席也爱喝茶,尤好龙井,还喜欢把剩下的茶叶吃掉。这个与众不同的习惯,当是深谙“吃茶”的精妙吧。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