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能源建设领域,这个“五一”又有新进展。今天(5月2日)上午,国家“十四五”重点工程,我国单机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机组——浙江天台抽水蓄能电站1号机组,完成转子吊装作业。
我国单机容量最大抽水蓄能电站再迎新进展
天台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完成转子吊装作业,就标志着机组进入总装阶段,为今年年底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奠定了基础。
所谓抽水蓄能,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水来储存和释放能量的技术。就像一个灵活稳定的“大型充电宝”,只不过充的不是普通的电,而是水的势能。抽水蓄能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新能源基础设施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台抽水蓄能电站即将完成首台转子吊装
天台抽水蓄能电站的发电机转子,直径接近5米、重达481吨。在吊装过程中要讲究安全、平稳、精准。转子下落过程中,与定子的单边间隙仅有5厘米左右。成功吊装也标志着机组开始进入总装阶段,首机投产发电指日可待。
作为国内单机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机组,天台电站单机容量达425兆瓦,四台机组满负荷运行时,每小时发电量可达170万度,足以满足一座中型城市的瞬时用电需求。
抽水蓄能电站如同一个巨型“充电宝”
抽水蓄能电站究竟如何运作?这个巨型转子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抽水蓄能电站的核心结构由上水库、发电机组和下水库构成,三者通过巨型管道相连,整体就像一个巨型 “充电宝”。
在用电低谷时段,电网负荷较低,机组切换为水泵模式,将下水库的水抽至上水库,把多余的电能转化为水的势能储存起来;当用电高峰来临,上水库的水通过管道奔流而下,利用700多米的高度落差冲击水轮机,带动发电机转子高速旋转。此时,定子绕组切割转子产生的旋转磁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为电网注入稳定的绿色动力。
抽水过程本身也需要消耗电能,为何还要采用这种储能方式?奥秘就在于“削峰填谷”的调节作用。
抽水蓄能作为目前最成熟的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能够有效吸纳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生的不稳定电能,通过“存储—释放”的循环,在用电高峰时提供稳定电力支撑,极大提升电网的灵活性和新能源消纳能力。
我国首次大规模使用一千兆帕级水电高强钢
浙江天台抽水蓄能电站还有一项重要指标刷新了世界纪录——它的额定水头达到了724米。额定水头可以简单理解为上、下水库的垂直落差。这么高的落差,管道需要承受高压水流的反复冲击。
在此之前,世界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机组首次大规模运用了800兆帕的高强度钢。而这一次,研发人员与上下游供应链企业联合攻关,再次刷新这项纪录,研发出了国产1000兆帕级水电高强钢,并大规模应用于天台电站的管道中,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目前电站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实现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建成后将主要服务于浙江电网,可为华东电网提供灵活调度能力,预计每年发出17亿千瓦时清洁电能,可满足160万人一年的用电需求。
链接:https://tv.cctv.com/2025/05/02/VIDEDWoxOfpMB7qqlOIcmH1x250502.shtml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