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当“夏”:做多角色的奋斗者

来源:二公司 作者:刘佳静 时间:2025-09-01 字体:[ ]

夏末的余温仍在山城重庆肆虐,当城市在热浪中放缓节奏时,重庆轨道交通27号线工地上,建设者们却按下了“快进键”。

铁肩担当,精准测量的守护者

黎明破晓,一缕薄雾如轻柔的纱幔,悠悠地笼罩着工地。测量员刘文杰早早便抵达了施工现场。他头戴白色安全帽,身着蓝色工作服,外搭反光背心,这便是他的标志性装扮。肩上扛着沉重的测量仪,背着一个稍显陈旧的劳保背包。背包里,除了施工图纸,还有他时刻不离身的计算器和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测量数据与工程进展情况。

天色渐亮,工地却已被烈日炙烤得透热,滚滚热浪扑面而来。刘文杰扛着设备,对基坑、路基的控制标高展开复测。“尺寸精确无误、位置分毫不差、标高精准到位”是他的工作信条,任何细微的偏差都逃不过那双专业的眼睛。

“小李,这个点位偏差了3毫米,必须调整模板位置。”在复测过程中,他发现问题并迅速记录下来,指着图纸对身旁的技术员小李说着。随后,他又与现场施工技术负责人细致沟通,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达到最高标准。

新来的实习生抱着记录板,满脸疑惑地凑了过来:“刘师傅,这点偏差应该不会影响整体结构吧?”刘文杰停下记录,认真地看着小张说:“咱们这工程就好比搭积木,每一块都得严丝合缝。这3毫米看似微不足道,要是每个环节都放松一点要求,到最后累积起来,可就成了大麻烦。”小张听了,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正午时分,测量工作才渐渐进入收尾阶段,此时汗水早已浸透了刘文杰的后背。但他并未停歇,而是马不停蹄地赶回办公室,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在他眼中,每一组数据都关乎着工程的生命线,必须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不平凡的坚守与担当,宛如那精准的测量仪,为工程的每一步推进提供着坚实可靠的保障。

赤诚之心,破茧成蝶的蜕变者

晨光未透时,工地的值班室已传来熟悉的钥匙碰撞声。屈林总是第一个到场。他利落地取出施工日志,安全帽压着因匆忙而来不及梳理的蓬乱短发,工装裤鼓鼓囊囊的口袋里,装着那份被翻阅无数次、边角磨出毛边的图纸,径直走向施工面。

因项目管理需要,他从测量员转型施工员,从精确的测量工作跨入复杂的现场管理,如同在浓雾中摸索前行。管理施工队伍更是对他的一大考验。在检查一段侧墙模板安装时,屈林发现工人图省事,接缝处处理粗糙,他立即叫停了作业。带班的李班长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工人,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儿子大不了几岁的小伙,语气带着不耐烦:“这点小问题不影响啥,天这么热,赶紧弄完收工了,差不多就行!”

屈林没有急躁,他蹲下身,声音沉稳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李班长,这真不是‘差不多’。您看这接缝。”他用手指敲了敲缝隙,“会漏浆,拆模后就是麻面蜂窝,返工更耽误时间,还影响结构安全。”他抬起头,汗水顺着安全帽带滑落,“我知道天热大家辛苦,但咱们干的活要有保障,‘差不多’可能就是隐患的开头,李班长,您经验丰富,肯定比我更清楚。”

李班长看着屈林晒得通红却写满认真的脸,不耐烦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认可。他沉默了几秒:“听屈工的!别愣着了,接缝重新封严实了!” 工人们在他的招呼下忙碌起来。

高温考验下,屈林用脚踏实地的付出和真诚有效的沟通,诠释着对建设事业的赤诚与执着。在这个炎夏,他完成了从测量员到施工员的精彩蜕变。他在逆境中展现的韧性与方法,正激励着更多人在困难中奋进,为这座城市的建设默默添砖加瓦。

笃行实干,工程进度的推进者

“常哥,微信步数又上2万了啊!”

“把每个工点转一圈,心里头才踏实,尤其近期节点验收这事儿可容不得半点马虎。”这位皮肤黝黑却精神饱满的小伙,是现场施调部负责人常钰。项目施工线路全长约3.6公里,为了抓实现场管理,他坚持每天巡场工作面,常年“霸占”着微信步数榜首。

项目部近期面临节点验收、移交站后的艰巨任务,又遭遇暴雨、高温、以及与站后铺轨单位错峰作业的挑战,都可能拖慢进度。他深知时间紧迫,带领团队见缝插针避开不利天气,紧盯与铺轨单位请点报备。夏季的天气,是难以预测的变量。尤其是强降雨,可能导致施工现场积水、滑坡,严重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施工现场一号涵洞排水顺畅,无积水。”

凌晨1点,工作群的消息提示音响起,这是常钰在暴雨过后值守现场发来的反馈。他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和汗水,随即向队伍值班员下达指令:“小赵,排水沟再彻底清一遍,气象预报后半夜可能还有雨,不能大意!”

暴雨洗礼后的山城重庆,转瞬又迎来了烈日高悬、酷热难耐的一天。下午4点,他随着施工班组工作时段,来到出入段线区间巡场,虽避开了正午阳光,钢筋仍被晒得烫手。他在密集的钢架间穿梭,拍了拍一位正在绑扎钢筋的工友肩膀,大声提醒:“师傅,这钢筋烫手,戴好手套,安全帽带子系紧,太阳虽大,安全防护一点都不能松。”

烈日炙烤的高温环境下,他果断推行分时段施工模式。机器的轰鸣昼夜不息,他却始终如钉子般坚守在施工一线。深夜工地的灯光,不仅是照明,更是希望的象征。最终,凭借着他与团队成员的高效协作、默契配合,项目出入段线区间桥梁上部结构顺利通过验收。

历经一千多个日夜奋战,重庆轨道交通27号线土建工程正展露新姿。这不仅是工程进度的推进,更是建设者们将个人力量汇入时代洪流,奏响奋斗乐章。他们在高温下用汗水书写故事,为山城发展贡献力量。他们的坚守,激励着更多人在各自岗位上奋勇前行,追逐梦想。

刘文杰

屈林

常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