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就像一场没有新手教程的闯关游戏。没有一步到位的“速成外挂”,却有老手把实战干货酿成“通关指南”;没有跳过难关的“捷径代码”,却有引路人把复杂流程拆成“轻松关卡”。今天,我们就来讲述两对师徒的暖心故事,看职场“菜鸟”如何在导师的“薪火传承”下,实现华丽逆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实战“老将”倾囊相授,职场“菜鸟”破茧成蝶
33岁的李久春是一位在项目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将”,以其丰富的实战经验和独到的管理见解,在采购领域独树一帜。曾负责了美立方房建项目、武汉排水项目、成都地铁18号线项目等多个项目的材料供应。
2023年初,刚踏入职场的邓愉霖有幸成为了李久春的徒弟。初来乍到的他,青涩而局促,面对专业术语和复杂工作,总是显得手足无措。第一次参加部门会议,他缩在会议室后排,双手紧攥笔记本,生怕自己的问题“太简单”而被同事笑话;第一次做月度预算表,他在师父李久春工位旁徘徊多次,才鼓起勇气递上表格,指尖微颤,连说话都结巴......
“那时候,我总觉得自己像个‘多余的人’。”邓愉霖回忆起那段日子,语气中满是感慨。他笑道,自己最熟练的活儿,大概是帮办公室换桶装水,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找到一点“有用”的感觉。
面对这样一个“怯生生”的徒弟,李久春没有急于求成,而是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事”。他将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掰开揉碎”,化作一本“活的实战手册”。从融资立项的风险评估,到月度资金预算的精准把控;从供应商资源的深度开发,到谈判桌上的进退有据,李久春手把手地带着邓愉霖,一步步走出迷茫,走向成熟。
“有次资金预算,我算错了数据导致偏差,我紧张得手心冒汗。”邓愉霖笑道,“久春哥却拉我坐下,一起倒推问题所在,他那种‘错误是最好的老师’的态度让我深受启发。”在李久春的指导下,邓愉霖逐渐学会了用更从容的心态面对工作中的问题。”
如今的邓愉霖,早已不是那个需要躲在师父身后的新人。他不仅能独立承担招标项目,累计完成的招标项目已超过15个;还主动梳理曾经略显混乱的招标流程,制定出更规范、更高效的操作标准,成了部门里能独当一面的“能手”。凭借这份出色的表现,他今年还荣获了“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邓儿总是主动学习新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李久春对徒弟的赞赏溢于言表,“我相信,在他的努力下,未来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回想起自己的成长历程,李久春也时常感慨万分。“我的师父曾经对我说,‘物资采购,既要精打细算,又要胸怀大局。’这句话,我至今铭记在心。”正是这些年来从师父那里学到的宝贵经验,让他在面对复杂的工作情境时,总能保持冷静与理智,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今,他将这份智慧与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邓愉霖,如同薪火相传,一代又一代地延续下去。
西北姑娘的“暖阳式”带教,解锁职场成长新方式
“哈哈哈哈”——那串充满西北人热忱与敞亮的爽朗笑声中,是杨茜初见高田田时,心底刻下的第一笔印记。
34岁的高田田以她独有的敏锐与温暖,在机物公司为新人驱散迷茫,成为他们职场初期的坚实后盾。2022年盛夏,她与杨茜结为师徒,一段亦师亦友的成长故事就此展开。
刚入职的杨茜对陌生环境与工作陷入迷茫,高田田捕捉到她眼底的不安,一句“不懂就问,是想进步”如利剑破雾,化解了她的窘迫。这句话不仅给了杨茜开口的勇气,更让她明白提问是进步的坚定一步,转化为不竭的进取动力。
面对杨茜的困惑,高田田从不用“你该这样”指令,而是以反问引导思考:“如果你参会,最想知道什么结论?”“让你组织活动,第一步怎么做?”这些问题如钥匙,迫使杨茜跳出被动接受的框架,助她构建解决问题的逻辑链,从机械执行中抽离,渐养成独立思考能力。
在学好专业技能和知识之余,高田田时常鼓励她多参加公司的各项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同时,会鼓励杨茜加强人际交往,建议她多与不同部门的同事交流,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以拓宽职业视野。
高田田的导师角色,并未被职场的条条框框所束缚,她与杨茜的关系,在不知不觉中从“职场师徒”升华为了“生活挚友”。工作中,当杨茜为材料写作而苦恼时,高田田总会适时递上“解压小零食”,讲个笑话逗她开心,用轻松愉快的氛围驱散焦虑,让思路在欢声笑语中重新清晰。生活中,她们分享穿搭心得,聊起周末的趣事,这些看似琐碎的对话,却悄然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沉淀出深厚的“朋友式信任”。
正是这份直率性格下深藏的真诚,和以及“授人以渔”的智慧,让高田田成为了杨茜职场路上的引路人。在她的悉心指导下,杨茜从手足无措的新人,逐渐蜕变为独当一面的业务能手。即使后来调至新部门,杨茜依然带着师父高田田传授的“较真”劲儿,揣着记满问题的小本子,遇到困惑便追着人请教,这份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进步的执着,正是高田田赋予她的最宝贵财富。
正如杨茜所说:“师父就像太阳,她的爽朗照亮我初入职场的路,更教会我怎样热烈地对待工作与成长。”
九月的风还在吹,走廊里还能听见师父给徒弟讲“课”的声音,还能看见师父把自己的“错题集”塞给徒弟的身影。这一幕幕温情的师徒日常,既是机物公司深耕业务、培育新人的生动缩影,更延续着水电五局数十载传承的“传帮带”基因。这些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藏着企业最坚实的成长力——师者以经验为灯,照亮前路;徒者以成长为火,延续薪火。这个教师节,向所有“职场引路人”致敬——因为有你们,成长从不孤单,征途总有光亮。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