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局工匠】谢先双:以代码丈量山河

来源:一公司 作者:徐瑞 摄影: 李美眉 时间:2025-04-30 字体:[ ]

身形清瘦、步履如风,谢先双穿梭在工地与数据间的身影,总是显得积极忙碌,当他指尖在键盘上跃动,无人机传回的测绘数据瞬间化作三维模型时,你会突然明白:这个用代码重构工程测量行业的技术极客,正在以独特的方式诠释新时代工匠精神。

命运伏笔:从测绘学子到编程觉醒者

2009年,太原理工大学测绘工程专业迎来一位戴方框眼镜的腼腆新生。“当时读书满脑子都是全站仪和经纬仪,觉得计算机课就是副科。”谢先双轻抚着发黄的CAD教材笑道。谁料四年后,他会在毕业后来到江苏溧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现场,用72小时写就改变职业生涯的代码。

“当时项目上有着多达400个灌浆孔的柱状图绘制任务,监理那边催得时间又紧,只有一周的时间。对当前来说只能连着一周加班才能勉强做完。”谢先双盯着屏幕上重复的数据,大学时学习的编程思维突然闪现。那个在大学机房熬过的夜、在技术论坛泡过的帖,在2013年深秋的夜晚化作快速绘制灌浆柱状图软件V1.0软件的诞生,谢先双根据柱状图绘制的流程熬夜编写代码,在一个昼夜的辛勤下,完成了他人生中第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程序。程序能自动完成数据导入、编写、计算、输出图形,当程序运行3分钟便完成原本需7天的工作量时,这让项目部所有技术人员都眼前一亮,而这更是打破了项目上传统测绘与数字技术的壁垒。

创新突围:在崇山峻岭间写就代码传奇

2015年,谢先双作为优秀职工,被选为金寨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第一批进场的测量人员。“当时我去到现场了解实际情况,发现泄放洞斜井测量开挖任务艰巨,测量放样难度大、计算复杂,对测量工作有极高的要求。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我可以编写一套程序优化测量的流程,泄放洞斜井测量刚好可以用得上,并且能为我们大幅提高效率”想到就做,他白天在斜井上架设仪器,夜晚在屋里里敲击键盘,CAD二次开发与VBA编程的息息相关,历经五个夜晚的时间让斜井测量开挖程序破茧而出,为前期的测量工作大幅提高了效率。“做出来的程序切实能帮助到项目节省时间,这是我最大的自豪,只要能对项目有帮助,就说明我研究这个是有用的”这次的成功进一步鼓舞了他,也坚定了他在编程领域深入研究的信念。

金寨项目的平洞洞室测量验收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可当遇到谢先双时,却完美的解决了。

“金寨项目的平洞洞室一两天便会进行一次验收,每次验收都要做一遍资料,每做一次便要至少两个小时。测量验收内业资料操作烦琐,需要绘制测量点、断面线,进行超欠挖标注和统计,并形成成果表和图,每次都是重复的工作。”谢先双回忆着说着。

为了解决这个项目的常态性问题,他再次投入到软件研究中,经过三天的编写,终于写出了平洞洞室断面快速成图程序。当自主开发的快速成图程序将单次验收时间从最少2小时压缩至2分钟时,老测量员们惊呼:“这小子把测量学变成了魔法!”而这个软件更具有相当强的普适性,至今一公司的多个项目仍在沿用。

征途永续:用创新基因解码时代命题

经过了数不尽的锻炼,谢先双逐渐成为了公司测量领域耳熟能详的大能手,说起测量都会提到他的编程能力,每每有繁杂重复的工作时,项目部最先想起的就是他。

在来到洪雅项目时,谢先双再次展现“测量速度”。当时为了尽快和政府对接,需要完成征地边界的测量,而洪雅项目有着征地种类多、范围广的特点。菜地、林地、旱地、稻田、花圃、果园等种类多达八种,不同种类的赔偿不同,因此精准的测量是重中之重。当时已经是行家里手的谢先双,连夜开发智能分类程序,让原本需3天的数据处理缩短至1分钟,让当时的项目负责人竖起大拇指:“真是快啊!”

他先后获得“青年岗位能手”“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工程技术人员”,不仅如此,还在2023年中央在川渝企业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工程测量员赛项上斩获三等奖,在电建集团第二届测量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面对那一摞摞证书,谢先双更珍视“看不见的勋章”,是深夜调试代码时窗外渐亮的天光,技术攻关时群里大佬的倾囊相授,还有年轻测量员们使用他开发的程序时惊喜的眼神。

“现在测绘早不是扛仪器爬大山的苦差事了。”抚摸着新款无人机,谢先双眼中闪着光,“但工具越先进,越需要测量人保持较真的底色。”在他办公室的电脑上,为永嘉项目新开发的水库大坝填筑内业资料归集软件正在运行测试——这位永不停歇的创新者,始终在丈量行业的高度与未来的可能。

从天府之国到江南水乡,在大大小小的项目建设中,谢先双用代码在山河间写下独特的测绘诗篇。这个把不服输刻进骨子里的技术狂人,这个将较真融入血液的工程师,正以创新者的姿态,诠释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精神图谱。当无人机每次飞过他参与建设的座座电站,那嗡鸣声仿佛在诉说:真正的测量,永远始于足下,成于指尖,达于云端。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