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追光记

来源:三公司 作者:张雪梅 摄影: 张雪梅 时间:2025-05-17 字体:[ ]

在辽阔而壮观的戈壁沙漠之中,一片壮观的水电蓝如同黎明的第一缕光线般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为新疆塔城地区镶嵌上一条流动的星河,使其成为丝绸之路上璀璨夺目的明珠。极目远眺,广袤草原宛如天然画卷,一排排光伏方阵以千军万马之势整齐列阵,似守护边疆的钢铁劲旅,绵延向天地交融之处。亮银色与深蓝色交织的光伏板,如千万面明镜辉映长空,在炽烈阳光的抚触下,折射出刺破云霄的光芒,将现代科技的雄浑气魄与塞外风光的壮美苍茫完美交融,绘就一幅震撼人心的能源新图景。

党建引领映初心 能源革新筑梦行

在广袤的戈壁滩上,一片由69.9万余块光伏板组成的"蓝色海洋"近日正式并网发电。这个承载着绿色能源梦想的水电五局重点项目,在党旗引领下,历时13个月攻克重重难关,谱写了新时代能源建设的壮丽篇章。

项目启动伊始,新疆华东新华、公司、工程公司始终给予高度重视,项目立即组建了一支充满活力、积极进取的团队,构建"党建+"工作机制,创新开展"四联共建"模式:与业主、监理单位成立联合党支部,与参建单位建立共建机制,同地方政府组建党建联盟,与职工群众建立连心机制。项目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和多项文体活动,如植草、长跑、球赛等,丰富员工生活,增强团队凝聚力。创新群团工作,强化高质量发展凝聚力,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理念,确保职工健康,提升了幸福感和归属感,为项目推进提供了强大动力。

面对"三极"环境考验——夏季40℃地表高温、春季10级沙尘暴、冬季-30℃极寒,项目团队创新采用"错峰施工法",配备移动式环境监测站,在恶劣天气中保障了2000余名建设者的安全。特别研发的戈壁地基处理技术,使光伏阵列抗风能力提升40%。项目组的领导干部及技术骨干,多次深入施工现场开展细致的勘察和精准的指导工作,有效协调并解决了施工过程中不断涌现的诸多难题。以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责任与担当的崇高精神。正是由于各方面的鼎力支持与无私帮助,凝聚了推动项目建设的磅礴力量,为项目的高效推进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项目积极构建开创“优质育人、优质履约”管理体系,坚守核心理念,致力于熟练掌握第二岗位业务知识。明确个人成长目标,重视系统内人才的培养,以考核机制为动力,开展专业的技能培训。新能源领域创新实施“导师带徒”和“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涉及15名人才,设定了成长目标。每月至少评估一次学习成果,这些措施为公司的人才储备和战略规划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片蓝色矩阵承载建设者“向戈壁要绿电”的豪情和中央企业推动能源革命的决心。电流流向远方,党旗引领新征程。面对挑战,戈壁荒漠变为光伏海洋。这片“蓝海”映照科技辉煌,见证团队前进。水电五局遵循集团战略,迈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水电工作者在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展现了行业精神和责任感,致力于清洁能源开发,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让土地充满活力与生机。

铆劲攻坚克万难  绿电扬帆越重山

微风轻拂,绿草如茵,蓝天澄净如洗,牛羊悠闲成群。新疆大草原的这个季节,正值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沙湾 70 万千瓦光伏工程正以绿色能源的名义,在这片天地大美之间勾勒着可持续发展的壮丽图景。自 2024年3月21日开工以来,一群身着“五局蓝”的建设者们,便肩负着能源结构革新与区域经济腾飞的双重使命,将他们的努力与汗水洒在这片壮丽的山川之间。

工程场址坐落在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地带,这里的地层主要由卵石构成,这给成孔作业带来了不少挑战。光伏施工以其“短、平、快”的特性而著称于世,沙湾光伏PC总承包部自开工以来,始终贯彻执行“快速”施工的要求。在高强度工作和紧迫工期的压力下,项目优化了施工方案。一是采用了大型旋挖钻引孔技术。这一创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成功克服了卵石地层成孔困难的挑战。同时,项目团队还加强了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施工设备的稳定运行,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地表下20厘米处多为砂砾和鹅卵石。采用泥浆固壁法,特制泥浆注入孔内,形成坚固保护壁。通过分段引孔、注浆加固技术,增强孔洞稳定性,减少塌陷,提升作业效率和质量,确保钻孔稳定性和施工安全,泥浆还具润滑作用,减少钻头与孔壁摩擦,提高钻进效率;三是改良钻杆,选用直径28厘米的钻杆,确保孔径符合标准。确定最佳设备配置和施工参数后,改良钻杆提高了精准度,避免了延误,提升了施工效率,28厘米钻杆适应复杂地质,增强孔洞稳定性,为光伏设备安装奠定坚实基础;四是试验确定钻孔深度为1.95米,桩基露出地面1.5米,以增强承载力和稳定性。这不仅确保了桩基稳定性,还能有效抵抗恶劣天气。项目团队严格控制钻孔深度。确保桩基满足设计要求,为光伏支架安装提供坚实基础。五是沉桩过程中,采用震动加水加土的方法固定桩身,确保水平推力和拉力。该技术利用振动和水土混合提高土壤密实度,增强桩体与土壤的结合强度。此方法提高了打桩效率和桩体稳定性,有效防止了施工和使用中的位移或倾斜。

在沙湾光伏项目中,它显著提升了桩基稳定性,确保了光伏设备的安装和运行可靠性。项目团队将安全施工视为首要任务,重视技术创新并定期进行安全培训,确保工人掌握安全操作规程。技术交底确保工人了解施工细节和潜在风险,严格实施三检制度,严格控制工序质量,有效预防质量风险,提升施工效率。这些措施确保了引孔作业的质量与进度,为光伏设备安装奠定坚实基础。

百日征程焕新篇   一朝亮剑破重关

项目建设遭遇多重挑战,工期紧迫,任务繁重,施工点分散,人员集结难,材料运输复杂。项目团队以“夺回时间、追赶进度”为目标,利用建设黄金期,科学配置资源,高效协调施工,强化安全质量控制,严格管理施工节点,实施矩阵式管理优化人员调度。建立跨区域协同指挥体系,以日保周、以周保月,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

一是从现场支架、组件材料下单、运输、现场卸车全程安排专人跟踪管理,每天汇报材料进展情况,保障了现场组件及相关材料的持续性和衔接性。二是项目技术人员向作业人员详细交底施工技术及安全规范,确保工艺流程标准化、规范化。同时,现场管理人员在兼顾安全、质量与进度管理的基础上,采取“深度融入”的管理策略,切实做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各个重难点工作被逐一攻克,项目节点目标按时高质量完成。三是精确计算现场人力、材料、机械设备的投入,对程序、材料、方法、效率及关键工序进行科学安排,评估施工效率,并科学合理地分配任务计划,项目团队制定了详细且高效的日、周进度计划。四是施工现场发现材料质量问题第一时间反馈、及时处理分析原因,提高了施工效率,在零事故、高质量的前提下,确保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条件。五是在施工现场一旦发现材料质量问题,应立即进行反馈并迅速处理,同时分析问题原因,这有助于提升施工效率。为此,项目建立了安全监督网络和管理制度,实施农民工实名制通道管理;设置安全标准化和企业文化宣传牌,配备五牌两图、红外线语音小喇叭。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现场机械设备及灭火器、配电箱统一设置信息牌,使用二维码标签管理,获得了参建各方的一致好评。   

碧峰插云霄,矢志不渝地追寻光明之梦,铸就照亮万家灯火的能源之炬。让广袤戈壁滩蜕变,熠熠生辉成光伏海洋。面对恶劣气候,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以坚韧不拔和顽强毅力克服困难。我们深知,每个工程人都是家庭的脊梁,因此始终以严谨态度深耕细作,将卓越追求融入每一寸土地。从精密的设备选型到精准的安装调试,从科学的施工计划到精细化的现场管理,每个环节都历经千锤百炼,力求极致完美。在光伏板组成的浩瀚海洋中穿梭的日夜,每一步丈量都在为清洁能源的未来铺路,每一次调试都在点亮可持续发展的星光,为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