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为证,巨环落定
写在潘口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座环成功吊装之际

来源:一公司 作者:陈宝林 摄影: 陈宝林 时间:2025-07-15 字体:[ ]

巍巍秦巴,见证绿色能源新篇;滔滔堵河,唱响水电建设凯歌。

在鄂西北的层峦叠嶂之间,一个承载着希望与力量的百吨巨环——潘口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座环,在履带吊的精准牵引下,于数十米高空稳稳落位。这关键性的一“落”,不仅标志着电站水轮机机组埋件安装工作正式进入高峰期,更如一声强劲的鼓点,为冲刺2026年底两台机组投产发电的宏伟目标,踏出了最为坚实的一步。

精益求精,跑出“潘口速度”

潘口抽水蓄能电站是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项目和湖北省“十四五”规划重点实施项目。电站总装机容量29.8万千瓦,装设2台装机容量14.9万千瓦的可逆式水泵水轮机组,是目前国内在建的水头变幅最大、转轮直径最大的超低水头抽水蓄能项目。该电站是典型的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之一,上水库利用已建潘口水库,下水库利用已建小漩水库,天然具备缩短建设周期的优势,但同时也被赋予了远超常规抽蓄电站的紧迫投产使命。

机遇与挑战并存,速度即是使命。中国水电五局承担了潘口抽水蓄能电站厂房土建及机电安装工程建设任务,该工程合同工期为32个月,工期紧,任务重。自2024年5月8日进场以来,潘口项目团队便以“起步即冲刺”的姿态迅速投入到工程建设中,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潘口速度”。

“挂图作战”精准发力。潘口项目团队将“精益求精”的管理理念融入其中,每日雷打不动的晨会,是梳理当日施工堵点、协调资源的“神经中枢”;每周翔实的工程例会,则是把控全局进度、优化资源配置的“决策大脑”。“倒排工期”的指令清晰下达,目标任务被科学分解至每一个关键节点,压力层层传导,责任环环相扣,为工程建设快速推进提供坚实保障。

创新模式驱动效率。项目部大胆采用的“工序分包”的管理模式,成为加速引擎。它将复杂的建设流程拆解为紧密衔接的“齿轮”,土石方开挖、边坡支护、混凝土浇筑、机电安装等关键工序如同精密的传动系统,实现了无缝对接与高效流转。这不仅显著压缩了工序间的等待时间,更促进了专业化施工水平的提升,保障了工程建设质量,确保了“潘口速度”。定期的经营活动分析会则为这一模式注入持续优化的动力,保障了项目良好的经营态势。同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项目部于每仓混凝土收仓结束3天内组织召开“单仓核算”分析讨论会,对于核算成果较好的仓位的先进经验予以推广运用,对于核算成果不好的仓位及时纠偏,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

汗水浇筑坚实根基。14个月,400多个日夜的全力奋战,潘口团队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累计完成土石方开挖255万立方米,累计浇筑混凝土9万余立方米,更是创下月浇筑量3.9万立方米的施工纪录。这不仅是冰冷的数字,更是建设者们用智慧和汗水,在崇山峻岭间创造的“潘口速度”,为首台机组核心部件的顺利吊装铺就了坦途。

稳扎稳打,筑牢安全防线

座环是水轮机埋件的核心部件,在整个水轮机中起着骨架作用,其安装质量直接影响整机运行效率与稳定性。此次吊装的座环,单瓣重约92吨和85吨,总重共计177吨,最大外径10.1米,高3.14米。面对如此庞然大物,加之厂房狭窄、场地受限以及吊装交叉作业带来的高风险,如何将座环以毫米级精准地安全吊装至既定机坑,对潘口项目建设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不同于其他抽水蓄能电站采用桥机进行座环蜗壳等大型机电大件安装,潘口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厂房是地面式厂房结构,因设计原因现阶段不具备桥机安装条件。为确保吊装的顺利进行,项目部提前研究吊装方案,最终选定450吨履带吊这一“钢铁巨臂”担当重任,并且邀请了外部专家组成评审组,联合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召开专项方案评审会,对吊装技术方案进行了论证与优化,确保方案安全可行。

“安全是工程建设的生命线,容不得半点马虎。”在潘口抽蓄电站座环吊装这一关键节点,项目部以“零容忍”的态度构筑起全方位安全防护体系。面对基坑作业空间狭窄、交叉施工复杂的严峻挑战,项目部实行“错时、错位、错高”的立体交叉作业管控措施,严格划分作业区域,精细编排各工种作业时序,确保塔吊运行、材料运输与座环吊装等关键工序互不干扰。针对下基坑道路险峻问题,项目部多次组织技术、安全、生产人员对现场进行勘察,修建专用临时进场道路,优化转弯半径,为座环安全运输、吊装创造条件。

为确保座环吊装这一重大节点顺利完成,项目部成立了座环吊装组织机构,吊装前组织了安全技术交底,对履带吊、吊索具、作业环境等进行了联合检查,现场设置警戒区域,安排专人指挥。在吊装过程中,项目团队秉持“稳字当头、安全至上”的原则,采用450吨履带吊“移位-翻身-就位”分步作业法,两次组装履带吊、两次转运座环,将风险分解控制。随着总指挥沉稳的口令,巨大的座环在毫米级的精度控制下,平稳、精准地嵌入预定机坑。这一刻,是速度与安全的完美平衡,是智慧与勇气的集中体现。

党群同心,凝聚建设合力

盛夏的潘口工地热浪袭人,但比气温更高的是建设者们攻坚克难的激情。中国水电五局潘口项目党支部充分发挥“红色引擎”作用,以“党建+”模式为抓手,将红色基因深植工程建设沃土,让鲜红党旗在施工一线高高飘扬,为项目建设注入澎湃动力。

在安全生产的最前沿,组建党员安全巡查队,佩戴“红袖标”深入施工一线,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啄木鸟行动”,对施工现场展开地毯式排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和文明施工问题,现场明确责任人和时限,确保问题闭环管理。这支红色先锋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深刻内涵。

当工程进入厂房混凝土浇筑的关键阶段,项目部即刻吹响“保年度节点”冲锋号。项目部党员率先跃入基坑清基,青年突击队连夜攻坚,硬是在春节前抢出了首仓混凝土浇筑的关键条件。面对高边坡深基坑开挖支护、座环吊装等技术难题,党员技术骨干迎难而上,通过数十次方案优化和工艺改进,最终攻克道道技术壁垒,彰显了项目部党员的硬核担当。

针对持续高温天气,项目部组织开展“健康保障+精神激励”双服务。炎炎夏日里,一份份冰镇绿豆汤、一箱箱防暑药品被送到工友手中;夜幕降临时,项目部联合竹山县中医医院开设“中医药文化夜市”,将中医问诊、养生讲座、理疗服务送到工地现场,累计惠及200余名工友,切实保障了一线建设者的身心健康。与此同时,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方面,项目部联合外部单位开展篮球友谊赛;“七一”前夕,组织全体员工与一线工人开展露天观影《峰爆》活动,通过红色影片激发建设热情。这份细致入微的关怀,如缕缕清风,有效激发了全体参建人员的归属感和战斗力,将来自五湖四海的奋斗者凝聚成一支无坚不摧的钢铁团队,为工程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心”动能。

青山无言,巨环为证。首台机组座环的成功落定,是潘口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交响曲中一个无比雄浑的音符。它鸣响的,是建设者们以非凡智慧、无畏勇气和无私奉献,在鄂西北的绿水青山间奋力谱写绿色能源新篇章的铿锵誓言。眺望2026年全容量投产的曙光,潘口项目团队正以“青山为证”的豪情和“巨环落定”的自信,在确保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向着最终的胜利全速前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