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四川眉山的夏夜,蝉鸣声往复。李敦全蜷缩在床上,一手拿着学校奖励的《新华字典》,一手摩挲着《看图学装收音机》,“总有一天,我也要造个像样的机器!”那时,种子已经种下。
巧手修得千机转
“机械是活的,你得听懂它们说话。”
2011年,彼时刚入职水电五局的李敦全,第一次站在长河坝工地上——数十台挖掘机轰鸣震耳,百米高的塔吊如钢铁巨人般挥动手臂。他摸着振动碾滚烫的外壳,突然红了眼眶:“原来机器真能移山填海!”旁人见状笑道:“小伙子,光看热闹可不行,得懂它们的心。”这句话,让他记了二十余年。
“那时候我整天背着个包,一本《液压传动原理》,一把游标卡尺、几截粉笔和一堆草稿纸。”想起往事,他感叹着,记忆开始泛黄。
2016年4月,设备租赁中心有一台7050塔式起重机的主控制器损坏,因该主控制器已经停产,厂家表示需要更换整个电气系统才能修复,需要维修费30余万元。
此时的李敦全裹着蹲在地里一言不发。将控制箱拆开,“问题在这儿!”他指着一条被油污覆盖的线路,“电流走到第三节点就‘拐了弯’,加个二极管就能导正。”随后他更换了一只LM317H、一只二极管,“这里的线路板也发热碳化了,要把碳化的部分用504胶打磨掉才行。”最终修复了该设备。
在场的老杨拍腿惊叹:“这小子眼里装着X光!”
有一次,李敦全刚从小井沟项目援助返回,设备经理陈国平把他叫到了办公室,递给他一个铁盒子:“小李,你看看这个能不能修好,这是那台HITACHI 750挖掘机的电脑板,前几天右边履带不走,厂家检查后说只能换新。”
他解开线束波纹管,抚过数根导线,眼神定格在一处针眼大的破口。“找到了,不过故障像伤口,要治标更要治本。”此后,他加固了全部HITACHI挖掘机大泵线束绝缘,对线束进行坚固,再未发生过 HITACHI挖掘机损坏电脑板的事件。
二十二载维修生涯,他练就一身绝活,参加过小井沟、尼勒克、龙洞、加查、绩溪、旬阳、阿合奇等项目的技术支援。听液压泵异响能辨磨损程度,看设备抖动便知地基沉降。
技开万象铸匠心
2014年,长河坝施工现场一片如火如荼。李敦全盯着维修队扛回的一筐筐沾满泥浆的空气滤芯,眉头紧锁——每天3名工人花费数小时清理,费时费力,“必须造个自动清理滤芯的装置!”
随后他画出草图,历经三个月加班加点的制作和调试,最终于2014年4月研制成功并投入应用,当第一台自动清理滤芯机吐出清洗后的滤芯时,工友围着机器又摸又叹:“这下又给项目节省了不少钱!”该装置在长河坝工程竣工后,投入到阿尔塔什项目继续使用。
同年6月,为解决长河坝项目振动碾施工时超速和欠速的问题,李敦全采用卫星定位测速与计算机编程技术相结合,设计了振动碾超速欠速报警装置。随后他着手开始研发振动碾无人驾驶集群智能控制系统,历经六个月的设计、制作和调试,于2016年6月20研制成功,在长河坝项目率先实现了振动碾无人驾驶集群作业。
2019年,安徽蜀山拌和站面临一项行业技术挑战:裙边挡板提升带在输送混凝土过程中,黏附料堆积问题严重。由于该设备输送面带有挡板结构,无法像普通平输送带那样安装传统刮刀装置,导致每班次需安排一名专人进行粘附料清理,同时还需调用吊车处理机头机坑内的积料,极大影响了生产效率。
面对行业公认的难题,李敦全突破传统思路展开技术攻关。他改造了一个带脚轮的振动器,固定安装到提升带上端机架反面,脚轮随提升带接触面转动,振动器通过脚轮向提升带传递振动,提升带上的粘附料在振动作用下掉落;再用摩擦力较小的PE塑料制作一条弯曲溜槽,溜槽上半段位于振动器下方,从提升带振动落下的粘附料掉入溜槽,溜槽下半段绕提升带逐渐回旋到提升带正面,粘附料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弯曲的溜槽滑落回提升带,重新提升送进搅拌机,成功解决了返料问题。
随着振动器“嗡嗡”启动,黏附料如流水般滑回输送带,现场一片欢呼。队长赵龙举着手机录像,他摆摆手:“别拍我,拍机器!”
从业14年,他先后获得了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项;获得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一等奖、四川省专利二等奖、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专利奖三等奖。
师心化雨润桃李
深夜十点的设备租赁中心实验室,常有一幅温暖画面:李敦全站在白板前,用彩色粉笔勾画着液压回路图,几个年轻人挤在长条凳上记笔记。有人打哈欠,他就敲敲黑板:“当年我偷师学艺,得给师傅递十次扳手才能问一个问题。你们现在坐这儿听讲,多幸福!”笑声中,一枚焊点发黑的继电器被举到灯下,裂纹在放大镜下显出异样的美感,“看这血管堵塞的‘心脏’,要疏通就得摸准它的脉搏。”
一次发生在GSM模块维修现场,面对厂家“拆开即报废”的警告,李敦全认为厂家最有可能采用了光擦除技术,若用户拆开模块,内部的光敏二级管受到光照,就会立即清除寄存器数据。
于是,他在晚上关掉灯,凭手感摸到了光敏二极管,在上面贴上了黑胶布,查找并替换了一只损坏的贴片保险电阻,GSM模块得以修复。年轻工程师邓宇轩后来在日记中写道:“那晚我明白,所谓‘工匠’,也许就是能让机器起死回生的医生。”
在李敦全的指导下,赵龙、张献金学会了分析液压系统;赵龙学已经能设计出简单的液压控制功能;蒲强学会了电路负荷计算和导线选型,正反转、星三角等控制电路,编制简单的PLC程序;刘信已经能用JAVA和VC#语言写出简单的计算机程序……
“手艺活得像蒲公英,得借着年轻人的风才能飞得远。”说到他的得意门生们,他的嘴角也不自觉地上扬。
也许有很多个傍晚,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与远方的钢铁巨臂重叠在一起,当山风掠过。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