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标尺”刻度:丈量安全管理的极致之路

来源:四公司 作者:秦劲柯 时间:2025-05-21 字体:[ ]

初次见他,是在新员工培训会上,贺涛身着藏蓝色工装走上讲台。清瘦的身影在灯光下略显拘谨,可当话题转入安全管理,他的眼神立刻变得专注而坚定。八年时光,这个曾经腼腆的青年,已成长为工地上的 “安全标尺”。

初入职场时,他就像一把未经打磨的钢尺,在武引项目的艰苦环境中,一点点校准自己的刻度。深夜煤油灯下整理的安全台账,暴雨中反复巡查的基坑边缘,疫情期间坚守的防疫岗位…… 每一个平凡的日夜,都成为他丈量安全的刻度。如今的他,用青年特有的执着与担当,将 “安全无小事” 的准则,精准地刻在每一处施工现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坚守。

扎根基层:在磨砺中铸就安全基石

2017 年盛夏,贺涛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踏入武引项目的施工现场。迎接他的,是“晴天扬灰、雨天泥潭”的恶劣环境,是租住山村民房里简陋的生活条件,更是长达 12 公里幽暗深邃、仿佛能吞噬光线的导流洞。初出茅庐的他,看着桌上那本被翻得边角卷起的《安全管理制度》,内心既忐忑又充满斗志。

跟随师傅学习的日子里,贺涛从最基础的安全资料整理入手。白天,他顶着烈日穿梭在工地各个角落,记录现场安全状况;夜晚,煤油灯下,他将泛黄纸页上的安全资料逐一录入电子文档。面对复杂的安全生产目标梳理、制度修订和应急预案编写,他对照管理体系文件,逐字逐句研究,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追着师傅请教,常常讨论到深夜。

凭借这股子钻研劲儿,贺涛很快就能独立主导安全工作。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年终安全考核时,项目部一举荣获公司安全生产先进项目部、四川武都水利水电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生产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而他个人也收获颇丰,荣获中国水电五局 “2017 - 2018 年优秀新员工”、水电五局四分局 “2018 年度分局安全生产先进个人” 以及四川省武都水利水电集团有限公司 “2018 年度安全生产和综合维稳先进个人” 等称号。那些在煤油灯下专注整理台账的深夜,成为他 “把简单做到极致” 初心的最好见证,也为他日后的安全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勇挑重担:在挑战中彰显责任担当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和工作节奏。贺涛却毫不犹豫地加入东盟艺术学院项目的 “青年突击队”,主动投身到项目防疫实施组的工作中。每天,他早早来到项目现场,协助进行人员体温检测、场地消杀,仔细核查防疫物资储备情况。在疫情稍有缓解,项目面临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他又迅速配合部门主任,收集整理各项目复工方案、防疫方案及应急预案。

为了确保各项目顺利复工,贺涛深入了解各在建项目属地有关复工复产政策要求,每天紧盯分局安全管理工作群,密切关注项目防疫情况,及时与公司汇报沟通。

同年安全生产月,贺涛带领团队积极参与安全知识竞赛。备赛期间,他和队员们日夜奋战,反复研究《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规,将条文转化为生动的案例。比赛现场,曾经内向得 “贴着墙根走” 的贺涛,此刻却站在聚光灯下,自信从容地将安全知识演绎成惊心动魄的叙事诗。最终,他带领团队以出色的表现闯入决赛,并一举摘得桂冠。

调入基地项目后,贺涛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深知安全管理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于是积极组织建立基地项目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能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编制安全文明施工方案时,他将安全管理标准精准植入前期策划,并全程监督执行,确保现场文明施工常态化。在编制安全生产投入预算时,他更是细致入微,具体明确到分部分项工程,每一笔预算都经过反复核算。为保障农民工安全作业,他认真监督落实民工实名制系统有效运行,每月按时核查人员信息和农民工特种设备证书,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隐患。

薪火相传:在坚守中点亮成长之路

回望八年的职业生涯,贺涛将自己的成长经验总结为四把 “成长密钥”,并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新员工。在武引隧洞的煤油灯下,他深刻领悟到 “沉心打磨每个细节,方能在危机来临时举重若轻” 的道理。正是那些对安全资料的反复梳理、对管理制度的深入钻研,让他在面对复杂的安全管理工作时能够游刃有余。

从安全竞赛的失利到最终折桂,他用实际行动证明 “抓住每个突破舒适区的机会,终将收获破茧成蝶的蜕变”。曾经内向的他,为了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主动克服心理障碍,在众人面前自信表达,实现了自我超越。

面对水利部评审这样的硬仗,他凭借 “每天多学一小时” 的坚持,不断积累专业知识,将知识的厚度转化为攻克难关的利刃。在评审过程中,他对答如流,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赢得了专家的认可,为项目顺利通过评审立下汗马功劳。

在雄安新区的星夜里,他以 “越是艰险越向前” 的担当,投身到新区建设的安全保障工作中,书写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答卷。他用自己的行动,为新员工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更多年轻人在工程建设领域勇攀高峰。

当调令的号角吹响,贺涛带着浸透汗水的 “标尺” 奔赴新的战场。那些在暴雨中丈量基坑深度的脚印,在深夜里校准方案数据的目光,早已化作团队成员心中永恒的刻度。从令人敬畏的 “安全总监” 到亲切的 “涛哥”,他用躬身实践诠释着:青春的价值不在刻度的长短,而在精度的永恒;安全的丰碑不在数字的堆砌,而在细节的坚守。这把用青春打磨的 “标尺”,终将成为薪火相传的丈量工具,指引更多青年在安全管理的道路上,以极致之心,丈量出工程建设最坚实的刻度。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