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上的流火与星光

来源:二公司 作者:张达友 摄影: 张达友 时间:2025-08-12 字体:[ ]

运河古城聊城临清,地表最高温度已经突破40℃。雄商高铁站前八标项目的钢筋场上,作业工人的防护手套被汗水浸得发亮,他们弯腰绑扎钢筋的身影在蒸腾的热气中微微晃动,像极了这片土地上倔强生长的玉米秆。远处,雄商高铁的轮廓在热浪中若隐若现,这条未来的交通快线,正从这些黝黑脊梁撑起的脚手架上,一点点显露出钢筋铁骨。

汗水结晶的刻度

凌晨四点半,钢筋班组的工人已列队领取防暑物资。安全员挨个检查大家的防护装备,“袖口扎紧,降温贴贴在衣领内侧,今天重点盯控箱梁焊接,间歇施工,避开高温时段。”他的嗓门因连日喊话有些沙哑。

钢筋工的钢卷尺上凝结着奇怪的结晶——那是汗水反复蒸发后留下的盐霜。来自河南周口的一位汉子负责预制梁钢筋绑扎,每天要重复弯腰起身动作近千次。“你看这钢筋,晒得能煎鸡蛋。”他笑着展示被烫出焦痕的手套,掌心的老茧裂开细小的口子,沾着防锈漆变成了深浅不一的红色。中午歇工时,他从工具箱里摸出女儿画的全家福,照片边缘已被汗水泡得发卷,“丫头说要等高铁通了,坐第一班车来看爸爸建的桥。”

在制梁场的喷淋降温系统下,现场工人正给刚浇筑完成的梁体覆盖养护膜。他们的安全帽内衬能拧出半杯水,工装裤的裤脚不断往下滴水,在地面汇成小小的水洼。“这梁体得像伺候月子似的照顾着,温差不能超过5℃。”他们脸上的水珠不住地往下掉,眼镜片都被蒙上了一层白雾。

月光下的牵挂

夜色如墨,悄悄漫过项目营地的围挡,而探亲房里那盏暖黄的灯,却像一颗被精心呵护的星辰,在寂静中散发着温柔的光。晚上九点,工区技术负责人袁军的声音低沉而舒缓,正顺着绘本上的线条,给女儿编织着关于高铁的童话。

四岁的小家伙怀里揣着张画纸,上面用蜡笔涂满了各式各样的高铁,有的冒着粉色的烟,有的车轮大得像太阳。他忽然举起画,小脸上满是期待:“爸爸,你说的银色巨龙,啥时候能飞到咱们这儿呀?”

袁军往窗外瞥了一眼,挂篮施工的灯火沿着轨道铺展开来,一盏接一盏,在黑夜里连成了璀璨的光带,真像一条正在田野里慢慢生长的银河。那些闪烁的光点背后,是无数和他一样坚守的身影,正一砖一瓦地把“银色巨龙”的轨迹往前推进。

这个夏天,项目部特意辟出的“亲情驿站”,成了工地上最让人心里发暖的地方。三间探亲房不大,却总能飘出烟火气 。袁军不止一次在心里算过回家的路:从工地到四川广元,得先坐工地的通勤车到临清,再转长途汽车去聊城,最后才能搭上回老家的火车,三趟折腾下来,单程就要耗掉整整两天。

“以前工期紧的时候,想家了就只能对着视频里儿子的笑脸硬扛,” 他摩挲着女儿的头顶,声音里带着点感慨,“现在多好,你们来了能住上十天半月,食堂厨师还会做一些家乡菜,你妈昨天还说,食堂的回锅肉比她做的香呢。”

女儿的小手指在墙上的进度表上点着,红笔圈出的日期一个比一个近,像一串挂在眼前的希望。袁军指着图纸上即将完工的轨道板,语气里满是笃定:“等这段浇筑完,爸爸就能轮休了,到时候啊,咱们就坐着真正的银色巨龙回家。”

月光不知什么时候爬进了窗户,轻轻落在父女俩的肩头,也落在窗外那条“生长的银河”上。工地上的机器还在低吟,无砟轨道在一点点向前延伸,而那些藏在月光里的牵挂,正随着这延伸的轨迹,慢慢向团圆的方向靠近。

流火中的清凉

清晨的阳光刚越过塔吊,项目流动“清凉车”就开进了作业区。随车而来的有绿豆汤、冰淇淋、藿香正气口服液、清凉油等防暑降温物品。 项目部在高温时段调整了作业时间,实行 "做两头歇中间",避开中午11点至下午3点的高温时段,还在每个工点和生活区配备了应急药箱,方便大家随时取用。

在钢筋加工棚,新安装的喷雾降温系统正喷出细密的水珠,阳光穿过水雾形成一道道彩虹。操作数控弯曲机的年轻工人小林用大容量水壶饮用白开水,这是项目部今年夏季为每名工人统一配发的装备,解决现场用水不便 ,没有饮用水的问题。

项目工会干事、安全员正在给工人发放防暑降温宣传册,增强施工人员的防暑意识,普及防暑知识。他们边发放边讲解,详细讲解中暑的症状、预防方法以及急救措施。让工友们深刻认识到防暑降温的重要性,掌握了实用的防暑技能。

临近中午,食堂大厨正在精心准备员工餐。“进入夏季,我们午餐、晚餐都额外准备了绿豆汤,这已经成了食堂每餐的必备菜。每天中午我们都准备了西瓜,想着大家中午下班回来吃了饭再吃块瓜,那份甜和凉爽沁到心坎里别提有多舒服了。”此外,项目部还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办公室、宿舍、操作间的空调设备进行了全面检修和维护,及时更换老化部件,确保空调设备能够正常运行,为大家提供凉爽舒适的休息和工作环境。

轨道延伸的方向

立秋这天,雄商高铁站前八标无砟轨道施工还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夜晚,龙门吊下的照明设施不仅把自密实灌注作业面照得通亮,宛如白昼,也照亮了建设者们脸上的皱纹里藏着的期待。远处的田野里,玉米已经抽穗,沉甸甸的穗子低着头,像极了这些沉默的建设者。

项目部的文化墙上,贴着一张巨大的线路图,雄商高铁如一条银线,将雄安新区与商丘连接起来。图上标注着每个建设者的家乡,密密麻麻的小红点像散落的星辰。“这条铁路通车后,从雄安到商丘只要90分钟。” 项目经理指着图上的红点,“这些小红点之间的距离,也会被钢轨缩短。”

夜幕降临时,一名技术人员给家里打去视频电话,女儿兴奋地告诉他,学校组织参观了高铁站模型。“爸爸,老师说你们建的铁路能开到北京去。”电话那头,妻子轻声叮咛着:“家里都好,你安心干活,注意身体。” 挂了电话,他望着延伸向远方的钢轨,月光在轨面上流淌,像一条银色的河。

此刻,钢轨的温度仍在传递,带着建设者的体温,带着千万家庭的期盼,向着明天延伸。那些在流火夏日里滴落的汗珠,终将在钢轨连接处凝结成最坚固的焊点,托举起时代前行的速度与力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