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诗仙李白诗中神往之所,就是我们如今工作的地方。
一千三百年后,水电五局人来到了山清水秀、神仙乐居的天台。在这个叫做龙王堂的一弯谷地,摆开阵势架桥铺路,依山就势削坡筑坝,承建天台抽蓄电站的下水库,让一座超大型的“蓄能池”呈现在这青山绿水间。
阳春三月,这座通过验收的下水库开始下闸蓄水了。当闸门缓缓沿着门槽稳稳落在底坎上,标志着建设者们三年来日夜辛勤工作的节点目标圆满实现。看着被清理得干净整洁的庞大库盆,那些顶风冒雨、披星戴月的大干情景,人来车往、机声轰鸣的火热场面,又从大家的记忆里清晰地浮现出来。
在沿海地区施工,影响最大的是天气,尤其是台风季节,不但要临时停工,还要组织人员转移避险。2024年我印象最深的,是超强台风“格美”登陆的那一次。除了少许留守值班人员外,项目部将其他员工全部有序撤离至山下坦头镇苍山中学。当载着撤离人员的大巴车经过下库龙王堂大桥时,疾风骤雨扑面而来。大巴车缓慢行进在数十米高桥墩之上的进场公路,不啻如履薄冰般通行于一线“天路”。瓢泼大雨敲打着车顶,模糊了车窗,阵阵罡风刮得车外的树木枝条乱舞,令人心悸不已……
当次日下午台风远离,我们又分批乘车返回工地。车过龙王堂大桥,雨雾迷蒙中俯瞰下库内,低洼处已是一片汪洋。台风带来的暴雨提前开始了“蓄水”,为正在进行的开挖施工增加了难度和强度。项目部紧急部署,将库区内的大量积水连夜抽排,快速恢复生产,把台风造成的损失抢回来。大家踩着泥泞,盯着进度,你追我赶,争分夺秒,在“龙王的殿堂”里精心打造一座地上的“水晶宫”,让这个超级“蓄能池”,能够早日蓄(水)势待发(电),造福于人。
我还记得,今年春节前的那个寒冷的日子。那天是腊月二十五,进出水口的两套闸门要整体吊装就位。一大早,人员就集中到设备库,用400吨吊车将两套拼焊完成的闸门分别装车,再转运到进出水口。大伙儿午餐、晚餐都在施工现场就地解决,匆匆吃完一抹嘴,再喝口水,又戴上安全帽忙活起来。
在吊车支车腿、加配重的间隙,我望着已然成型的千万立方库区,想象着分阶段蓄水时的情形。大家不遗余力地拼抢,连新年前的这几天都毫不松劲,不就是为了让那个期盼已久的目标在我们的努力下圆满实现吗?舍一家,为千家万家;舍小家,为大家国家——这是电建人永不更改的赤子情怀和奉献精神。
这个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实施项目,自2022年6月电站主体开工以来,就一直快马加鞭,用一个个节点目标,保障了整体进度形象达到蓄水验收的高质量要求。以工程高质量履约,促公司高质量发展,这是每个水电五局参建者的共同心愿。
夜幕降临了,大家在寒风中继续挑灯夜战。当第二套闸门平稳地伫立在门槽孔口加固锁定完成,每个人紧绷着的心弦,为这忙碌而充实的一天弹出了美妙的夜曲。双喜临“门”,这是送给这个团结奋进的集体、也是送给超越自我的自己最好的新年礼物。在这轻松愉悦的时刻,天台工地的夜色无比温柔,夜空中璀璨的星光也特别耀眼……
人间三月,这个不仅拥有“中国植树节”,还拥有“世界森林日”“世界水日”的时节,生机勃发,春意盎然,而电建人就是在这广袤大地上播种绿色希望的践行者。兴云播雨,化作绿能绿电,水电五局荣誉出品的天台抽蓄电站下水库,是这春光明媚的季节里最靓丽的风景。日前,天台抽蓄项目被公司授予2024年度“文明工程”光荣称号,无愧于护绿使者先行官的使命担当。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试想:如若太白重生,目睹这使人心旷神怡的天台新景,再度妙笔生花,会续吟出何等豪壮而绚烂的诗篇?率性逍遥的谪仙人定当举杯高咏:龙楼凤阙怎堪夸,醉邀明月作酒仙!
一库碧水,蓄势待发,追光逐电,筑梦天台。今年底,“超级充电宝”天台抽蓄电站将实现首台机组发电目标,为国家“十四五”规划完美收官绘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蓝图绘就,美名传扬,真心英雄,再谱华章。正可谓:忆往昔,风雨如磐,龙王堂旧貌换新颜;展未来,初心似火,蓄能池银浪泛清波。
这是“电建蓝”心中最美好的期待……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