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局工匠】李强:点亮金寨抽蓄之光

来源:机电制造安装公司 作者:张艳丽 摄影: 张艳丽 时间:2025-04-29 字体:[ ]

二十载深耕,筑牢匠心根基。从初出茅庐的中专毕业生成长为荣获“五局工匠”荣誉称号的杰出技能人才,李强将全部的热情与精力投入到水轮机安装这一专业领域中。凭借一颗匠心,他精心雕琢着水电事业的辉煌未来。

逐梦水电,初心如磐

2005年,李强怀揣对未来的憧憬,投身水电行业。尽管学历不高,但他展现出非凡的热情和坚定信念。水电行业以艰苦环境和高技术要求闻名,包括潮湿的地下厂房和狭窄的机组坑洞,要求工人投入巨大精力与体力。然而,李强从未被这些困难吓退,他深知水电事业对国家能源发展的重要性,并选择水轮发电机组安装领域作为职业生涯的起航点。这一领域宛如巍峨山峰,等待他去征服。从安装学徒起步,李强细致观察师傅的操作细节,认真记录技术要点,谦虚求教,不错过任何学习机会。每每夜幕降临,他仍在昏黄的灯光下翻阅专业书籍,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深化理解。他坚信,只要付出足够努力,必定能在这一领域取得成就。

精研技术,勇挑重担

金寨抽水蓄能电站位于安徽省金寨县大别山区,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的“5+1”项目之一,旨在帮扶革命老区。项目总投资约90亿元,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包含4台30万千瓦机组。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20亿千瓦时,将支持电网调峰、调频等任务,促进清洁能源接入,加强智能电网结构,并有助于节能减排。此外,电站将推动金寨县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和当地产业发展。李强对该项目充满热情,致力于其建设。

在电站建设中,李强凭借丰富经验和高超技术,成为水轮机安装的关键人物。水轮机作为核心设备,其安装精度对电站运行效率和稳定性至关重要。特别是转轮,作为“水轮发电机组心脏”,安装精度尤为关键。金寨抽水蓄能电站的转轮结构复杂,重达44.2吨,最大外径4.68米,高度1.61米,由13片设计精妙的叶片组成,是国内首个此类结构。面对如此庞大且精密的部件,安装难度极大,每一步都需谨慎。李强勇敢承担转轮安装任务,带领团队克服挑战。

在转轮安装过程中,李强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专注与严谨,这种态度仿佛已融入他的血液。吊装前那段时间,他如同上满弦的发条,积极投身于各项准备工作。他不辞辛劳,与团队成员一起,组织参与作业的全体人员,在工地临时会议室进行一场又一场详尽的安全技术交底。他手持图纸,逐字逐句讲解,不放过任何细节,从潜在的安全隐患到每一个操作步骤的技术要点,都力求让每一位工作人员清楚明白。同时,他亲自参与对吊装机具的联合检查,爬上爬下,仔细查看每一根钢索、每一个滑轮、每一处连接部位,确保吊装机具处于最佳状态。他还为即将开始的吊装作业营造安全环境。为确保万无一失,在正式吊装前,他组织人员在安装间进行了试吊。每次试吊,他都全神贯注地观察转轮的起吊过程,从起吊速度到平衡状态,从吊装机具的运行声音到各部件的受力情况,都详细记录,反复分析,不断优化调整,力保2021年2月25日转轮“零误差”就位。

在完成转轮安装后,李强团队立即投入到导水机构安装工作中。此项任务对精确性的要求极为严苛,因为导水机构作为水轮机的关键控制部件,其精确度直接关系到整个机组的性能表现。李强同志与团队成员在简陋的工地临时办公室里,不辞辛劳地长时间钻研安装图纸,对每一个细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实际安装过程中,他们遭遇了连轴传动问题,常规手段难以满足所需的精确度要求。面对这一技术难题,李强并未轻言放弃,而是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相关资料,并在工地上搭建试验平台,对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了反复的测试与优化。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与改进,通过自主研制出专用工具,精确地调整了销钉位置,最终确保了导水机构的安装精度远远超过了既定的标准。在验收环节,专家组对安装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薪火相传,永放光芒

在水轮机安装过程中,李强不仅技术精湛,还注重培养年轻员工。他认识到水电事业的持续发展需要新生力量。在关键操作时,他会通知并指导年轻员工,详细解释操作要点和原理。面对问题,他鼓励员工思考并发表见解,引导他们分析问题和探讨解决方案。在他的教导下,年轻员工迅速成长,为电站建设注入新活力和新思路。

从一名普通学生到水电行业核心力量,李强同志用行动阐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在金寨电站建设中,他不仅展示了技术才华,还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工作的热爱、对技术的追求、对挑战的坚持,使他成为学习的榜样。他的故事,像一部活教材,鼓舞着有梦想、有抱负的人,只要信念坚定、努力不懈,就能在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社会贡献力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