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为证,以“水电之志”点亮奋斗征途
记全国劳动模范李法海

来源:一公司 作者:柯娟 时间:2025-04-22 字体:[ ]

“水利水电建设者,长年奔波于祖国大江大河间,更像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长年扎根在川西高原深处,就是为了建造这座300米高的堆石坝”。

这是当时建造集特高土石坝、深厚覆盖层、高地震设防烈度、狭窄河谷四大建设特点于一体的长河坝大坝工程时李法海常说的话。

山河为证,作为一名水利水电建设者,30多年来,李法海先后参与凉山邛海公园项目、绵阳红岩电站项目、阿坝州毛尔盖电站项目、甘孜长河坝电站等十多项工程建设,在水利水电事业的征程中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不负江河,在他30余载的水利水电事业征程中,他先后荣获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省抗震救灾“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建筑业企业优秀项目经理、中国电建集团安全生产优秀项目经理等多项殊荣,为推动行业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

吃苦担当:磨砺中铸就非凡

“我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工程建设条件艰苦,但它有挑战性,每干完一个工程,尤其作为负责人历尽艰辛完成一个项目,那种满足感、成就感是其他工作无法比拟的。”

李法海刚入职时,年仅17岁,从踏上岗位起,他便与四川边远的“三州(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一市(攀枝花市)”结下不解之缘,投身于高海拔高寒地区的工程建设,20年来,他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成长为项目管理者。水电人“能吃苦”的基因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自30岁进入中层干部后,他依然兼任大型水利水电项目负责人,从未离开项目一线,10年间,将满满一腔热情挥洒在项目建设现场。如今成为公司副总的他,依然长年奔波于项目建设一线,他始终认为,对于水电人而言,不论走多远的路,项目建设现场才是水电人真正的战场。

“什么是担当?作为一名央企员工,能勇挑重担、负重前行就是担当。”面对困境,他从未有过退缩,总是主动挑起重担。汶川地震后,毛尔盖电站工程施工受到严重影响,他临危受命,主动接过毛尔盖水电站大坝项目;面对集“超高心墙堆石坝、河床深厚覆盖层、高地震烈度、狭窄河谷”四大难题于一身的长河坝水电站大坝工程,他主动扛起重托。无独有偶,他接任一公司负责人时,当时的一公司正面临着重大的经营难题,历史包袱重,欠债多,无支撑项目,员工动力不够等问题频出,即便如此,他毅然挑起分公司管理重任,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

钻研创新:探索中引领潮流

“不待扬鞭自奋蹄”,这是李法海的座右铭。上世纪九十年代,水电企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企业发展前景极其艰难,许多人选择放弃水利行业,但李法海却表现出远超出同龄人的坚韧和对工作的热爱,入职时仅有中专学历的他,不仅考取了本科,还顺利完成MBA进修,取得一级水利建造师、一级铁路建造师、注册安全工程师、质量工程师等多项建筑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公司技术理论学习领域的佼佼者。

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就必须把科技命脉和发展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李法海始终把创新创效当成新时代电建人必须担负的责任使命,牢牢抓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集聚创新要素向“新”而行、逐“质”而进,带领团队在提高核心竞争力中赢得优势。聚焦长河坝水电站强震区土石坝建设、300米级高心墙堆石坝施工以及振动碾无人驾驶技术研究,相关成果荣获中国大坝工程学会、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一等奖、特等奖共7项,实现了国内首批高性能无人驾驶振动碾集群化作业,引领智能操控土石方碾压步入“无人驾驶”时代,此外,他积极对接“互联网 +”,全力打造“数字化大坝”,在国内高土石坝新技术创新领域一马当先,被马洪琪院士评价“为土石坝施工技术作出了很大贡献”。

中央企业要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入研判和布局大建筑行业优化方向。作为公司副总,他积极响应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在土石坝、混凝土、地下工程等多个领域展开工艺技术与设备技术研发。目前已持有泥浆喷涂、过渡料生产工艺、平斜一体施工、钢筋台车等10余项专利技术,以主要完成人身份拥有国家级、省级及行业协会的先进施工工法近10项。这些创新成果何尝不是对国家节能降耗、机械化换人、数字化赋能战略的生动实践。

卓越管理:改革中提升效益

“踏实、敬业”这是对李法海最好的诠释。在红岩电站建设期间,李法海带领团队优化资源配置,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快速施工“红岩速度”,被誉为华能四川片区样板工程。

毛尔盖电站项目装机40万千瓦,是藏区经济发展的支柱,更是省重点工程,为国内坝基防渗墙一次性成墙最厚。在项目建设中,他和团队创下月填筑量达112.2万立方米的惊人纪录,不仅刷新了公司承建土石坝工程以来的施工纪录,更在国内同类型电站中脱颖而出,实现提前240天下闸蓄水的目标,为公司实现营收10亿元,创造利润近亿元。

在国内第三高土石坝长河坝项目施工过程中,他和团队创下月填筑超150万立方米的行业纪录,提前八个月发电,工程荣获天府杯质量奖、第五届堆石坝国际里程碑工程奖,为公司实现营收40多亿元,创造利润4亿多。

“我们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向管理要效益,这是管理者的初心和使命。”在担任一公司负责人期间,他大胆革新,创新提出“三区一域”“五元业务”“三制两化一统筹”“两部一体化”“四共机制”等改革理念,用不到四年时间实现“逆袭”。年营业收入、市场营销突破45亿大关,累计实现营收超百亿,足额完成上缴费用,实现直接利润超2亿元,员工收入逐年递增20%,成功解决历史遗留的长期贷款问题,展现出超强的价值创造能力。

勇担责任:奉献中践行使命

“我是个平常的人,我也有英雄情结。但在巨大的灾难面前,除了热血和激情,最需要的还是踏踏实实、扎扎实实地工作。”

2008年“5·12”地震后,李法海率10余名突击队员火速赶赴都江堰灾区。第一时间承担起都江堰灾区的救援与清理任务。成功营救出2名受困职工,共清理遇难者遗体70具。因其英勇表现,李法海荣获2008年度四川省抗震救灾“五一”劳动奖章,赢得社会各界高度赞誉。

“我们是来救灾的,必须记住,我们代表着电建集团、水电五局的形象,要让灾区人民记住,电建人、五局人是好样的。”2012年,大渡河上游突降暴雨引发多次泥石流,李法海带领团队迅速打通道路,获得当地政府和业主的一致赞扬。

心怀大爱方能不忘初心,对于央企而言,履行社会责任更是与生俱来的使命。在项目建设期间,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帮扶当地藏区民众,为其提供就业岗位,尤其在毛尔盖水电站,主动承担起灾后重建工作,为灾后经济复苏作出了贡献,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成绩和荣誉只是对过去的考证与总结,在我今后的成长生涯中,我将时刻以“归零”的心态,做好自己,做出精品”。

面对“全国劳动模范”的殊荣,他发自内心地为自己是一名水电人而自豪!治水安澜,是每个水电人的初心。面对未来,他惟愿以初心守匠心,以水电之情怀,护祖国安澜。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