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局工匠】让“自讨苦吃”成为“青春注脚”

来源:实业总公司 作者:高田田 摄影: 高田田 时间:2025-04-24 字体:[ ]

2015年,李久春从大学毕业,怀揣着梦想加入水电五局机物公司。10年的工作经历,让他从一名青涩的职场新人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他深知,成长没有捷径,唯有“自讨苦吃”,才能在磨砺中淬炼真金。这些年来,他获奖无数,这些荣誉的背后,是无数个挑灯夜战的夜晚,是无数次迎难而上的坚持,更是“苦学、苦练、苦干”精神的真实写照。

苦学,是青年骨干技能成长的必由之路

2015年,李久春正式踏入项目管理领域,迎接职业生涯的第一场硬仗——美立方房建项目结算工作。每天清晨五点,当城市还在沉睡,他就已经背着沉重的资料袋踏上征途。从公司到项目部的路,要辗转三趟公交车,最后还要在尘土飞扬的工地上步行半小时。单程两个半小时的跋涉,让他真切体会到什么叫做"在路上"的职场人生。

结算工作的艰难远超想象。业主方的前辈们用最严苛的标准"打磨"着这个新人,结算单被退回成了家常便饭。“这个数据不对”“这个格式不符合要求”“让你师傅来办吧”——这样的拒绝理由几乎成了那段时间的家常便饭。有一次,久春为了一个数据核对来回跑了三趟项目,在项目部外蹲守到晚上九点,等来的却是业主负责人一句"明天再说"的冰冷回绝,第一次体会到职场的残酷。

但正是这些挫折点燃了他的斗志,开始利用通勤时间研读《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把常见问题整理成错题本,主动向前辈请教谈判技巧,反复模拟对账场景。三个月后,当他能流利地引用定额条款与业主据理力争时,终于看到了对方眼中闪过的惊讶和认可。

更大的考验在2016年来临,让这个毕业仅半年的新人,独自扛起了武汉排水项目的运营重任。初到武汉,迎接他的是双重"暴击":钢材价格如脱缰野马,单月暴涨超1000元/吨;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又让整个江城陷入瘫痪。项目瞬间陷入"价格倒挂"的困境,每发一吨钢材就要亏损100元。

那是他人生最黑暗的三个月。每天天不亮就骑着电动车穿梭在积水的街道,先去钢材市场"抢货",再到项目部“挨骂”,晚上回驻地做报表到凌晨。手机永远在发烫,上百个电话里交织着项目部的命令、供应商的推诿和自我的施压。最绝望时,他在长江边徘徊到深夜,看着混浊的江水,第一次动了辞职的念头。

转机来自师傅深夜的一个电话:“久春,公司决定‘先履约,再减亏’,这不是你一个人的战斗。”他调整策略:不再执着于大钢厂的长协,而是通过多个渠道分散采购。同时建立了一个包括项目部、运输队、供应商在内的应急通讯群,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当最后一批螺纹钢在齐膝深的水中完成吊装时,项目部经理用力拍着他的肩膀说:"小子,够硬气!"

这次虽然让机物公司暂时亏损,却赢得了比利润更宝贵的信誉。后续接连中标的江南泵站、盛世江城项目。到2016年底,武汉排水不仅弥补了前期亏损,还实现了整体盈利。他摸着瘦了30斤的腰围,突然理解了什么叫做“成长的味道”。

苦练,是青年骨干提升能力的必经之路

2017年底。刚刚在武汉站稳脚跟的他,又迎来了新的挑战,负责成都地铁18号线项目运营。这个承载着成都天府机场交通命脉的重点工程,也是机物公司首个采用月均价结算的"硬骨头"项目。

久春到岗的第一天就遭遇下马威。晚上九点,项目现场仍积压着五车钢材未能卸货。吊装司机因连续12小时高强度作业私自离开。他说:“我至今记得那个场景,寒冬深夜,工地上只有几盏昏黄的照明灯,未卸的钢材车排成一列。”

“你是新来的项目经理?明天一早就要用这批螺纹钢,今晚必须卸完啊!这批钢材关系到明天盾构机的关键施工节点。”装卸工人们裹着棉衣,眼巴巴地望着他。

"我来想办法!"他一边联系项目指挥部请求支援,一边抄起手电筒冲向堆场。在冰冷的寒夜里,他们借来工地探照灯,他站在货车旁指挥倒车。凌晨2点,当最后一根钢材在凌晨两点稳稳落地时,他的手脚已经冻得没有知觉,但心里却异常踏实。

这仅仅是开始。为确保24小时不间断供应,久春索性把“家”安在了项目现场,与设备物资部的同事同吃同住。白天,他穿梭在各个施工点位,协调卸货与施工进度;晚上,他仔细研究成都地区的钢材网价波动规律,寻找最佳采购时机。通过半年的努力,机物公司不仅保证了供应,还实现了额外创效。

同年5月调任采购部副主任后,新的挑战接踵而至。要从一线冲锋到全局统筹开始转变,第一次主持机物公司采购计划会时,面对各区域项目的资源需求,他紧张得说不出话。那个曾经在工地雷厉风行的"拼命三郎",在会议室里显得格格不入。

意识到问题后,他开始了新一轮的"苦修"。每天提前两小时到岗,研读历年采购数据,恶补供应链管理知识。为摸清资源底数,久春三个月跑遍全国七大钢材市场,与多家供应商面对面洽谈。终于建立了覆盖全国主要钢厂的资源网络,制定了科学的采购决策机制,为机物公司节约了大量成本。

"苦练"不仅是体力的考验,更是脑力的磨砺。从执行者到管理者的蜕变,需要把一线积累的经验升华为系统思维。每一次"自讨苦吃",都是为青春添加的最美注脚。

苦干,是青年骨干践行使命的必然要求

2020年初,集团公司采购中心提出“向更高层级要效益,以更大规模需求向厂家要政策”,积极推进集团钢筋区域联采,并以川渝作为首个试点联采区域,集团内各家贸易公司均激烈竞争参与担任牵头单位。

集团钢筋区域联采试点工作的号角已经吹响,作为机物公司物资采购的青年骨干,他必须争分夺秒。在重庆某钢厂调研时,钢厂销售总监直接甩出一句话:"你们电建集团各家贸易公司都在找我们谈,凭什么要给你们最优政策?"

面对这样的质疑,他没有退缩,而是驻点重庆。连续七天蹲点,积极对川渝地区有投放的钢厂进行实地调研,了解生产工艺和运输体系,摸排其价格政策,宣传集团公司钢筋区域联采政策。同时,对川渝内重点项目需求和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因地制宜的编写川渝区域钢筋联采实施方案和招标文件。

招标文件的编制过程更是呕心沥血。为制定最符合川渝地区特点的方案,他和机物班子成员连续奋战28天,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到凌晨。记得有一次,为核实一个运输环节的数据,他们连夜驱车300公里到某偏远工地实地测量。方案前后修改了17稿,每一页都浸透着他们的汗水。当集团公司最终采纳机物公司提供的方案时,大家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023年的水泥联采竞争更加白热化。集团公司采购中心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钢筋联采且成效明显,遂计划拓展其他品类区域联采。初步拟定对广深、成渝区域开展水泥、商混联采,在有钢筋联采的成功先例下,牵头单位归属竞争格外激烈。为摸清广深地区水泥行业的"潜规则",久春深入实地对十家水泥厂展开调研,了解水泥区域定价模式、水泥厂家生产工艺、产能、运输储存体系和广深区域特有的枯水、沣水期特征等。这些一手资料最终成为机物公司方案中最具说服力的部分,在与电建物资等强劲对手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在第二届电建集团大宗物资区域联采中,取得降本增效最佳成果,获得集团公司采购中心表彰。

久春坚定的说道:“如今,站在机物公司转型升级的新起点上,我时常想起在投标前夜反复核对数据到天明的坚持。正是这些"自讨苦吃"的岁月,铸就了今天的成绩。”

回顾这 10 年的工作历程,久春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坚持“自讨苦吃”,不断学习、锻炼和成长,面对困难时不再退缩,面对挑战时更加勇敢。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