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一带一路” 倡议的宏伟画卷中,除了轰鸣的工程机械与拔地而起的合作项目,更有跨越国界的温情故事在悄然流淌。2025 年 10 月,风光旖旎的多瑙河畔迎来一场特别的婚礼 —— 中国电建塞尔维亚卡拉乔尔杰瓦隧洞项目的两位青年工程师 史蒂芬 与阿妮塔,在此携手步入婚姻殿堂,让 “一带一路” 的合作热土,见证了一段跨越文化的浪漫情缘。
初遇:跨国团队里的 “图纸缘分”
故事的起点,要从中国电建在塞尔维亚的项目建设中说起。2019 年,毕业于贝尔格莱德大学工程学院的 史蒂芬,怀揣着对工程事业的热爱加入中国电建,成为一名质量工程师。初入职场的他,对每一个施工细节都一丝不苟,在参与贝尔格莱德绕城公路项目时,不仅快速成长为团队里的骨干,更被中国工程标准的严谨与高效深深吸引。
改变 史蒂芬人生轨迹的相遇,发生在 2021 年。同样毕业于贝尔格莱德大学工程学院的 Anita,彼时还是当地一家设计公司的员工。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招聘网站上看到中国电建的招聘信息 —— 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对更大发展平台的向往,让她果断投出简历。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阿妮塔顺利通过面试,成为桥梁工程师 的助手。
“她穿着简单的职业装,笑容很干净,眼神里满是坚定。” 直到多年后,史蒂芬 仍清晰记得第一次见到阿妮塔的场景。因工作需求,质量工程师与桥梁工程师助手需频繁对接,两人常常一同出现在工地现场,审查施工细节、讨论技术方案。在一次次专业碰撞中,信任悄然建立,情愫也在心底慢慢萌芽。
相恋:钢筋水泥间的 “地下恋情”
随着合作愈发深入,史蒂芬与阿妮塔的互动渐渐从工作延伸到生活。下班后,史蒂芬总以 “顺路” 为由,主动送阿妮塔 回家;得知 史蒂芬喜欢甜食,阿妮塔会提前准备好自制点心;周末闲暇时,两人会约着去咖啡馆聊天,或是一起探索塞尔维亚的城市风景。
工作中的默契,更是成为这段感情的 “催化剂”。为赶工期,他们曾一起在办公室加班到深夜,对着图纸反复核对数据;午休时,他们会分享彼此喜爱的音乐与电影,阿妮塔好奇地向 史蒂芬请教中文,史蒂芬 则耐心讲述中国传统节日的趣闻。不过,这段感情最初只藏在两人心底,没有对外公开。“那时候我们戏称,这是‘图纸背后的地下恋情’。”史蒂芬笑着回忆。
在工地的钢筋水泥之间,平凡的瞬间因彼此的陪伴变得格外温柔:清晨一同走进施工现场,傍晚在会议室里默默收拾图纸,就连讨论工作时的争执,都成了感情里独特的调味剂。
相守:多瑙河畔的 “民心见证”
2022 年 4 月,春日的生机不仅染绿了塞尔维亚的大地,也让 史蒂芬与阿妮塔的感情迎来转折。在项目部组织的团建聚餐上,两人手牵着手走进会场,正式向同事们公开了恋情。“原来这对‘最佳搭档’早就心照不宣!” 惊讶过后,满场都是真诚的祝福 —— 在同事们眼中,这两位开朗努力的年轻人走到一起,是水到渠成的美好。
公开恋情后,史蒂芬与 阿妮塔 依旧保持着专业的工作态度:工作中,他们是配合无间的伙伴,共同攻克项目难题;生活里,他们是彼此依靠的爱人,一起学习中文、筹划未来的家。“I love her, she loves me.” 谈及这段感情,史蒂芬的脸上满是幸福,“没有中国电建,就没有我和 阿妮塔的相遇。这份工作不仅给了我职业成长的平台,更让我找到了一生的伴侣。”
2025 年 10 月 12 日,这场期待已久的婚礼在多瑙河畔举行。没有奢华的排场,却处处充满温情 —— 中方与塞方的同事们纷纷到场,共同见证这段因 “一带一路” 而生的爱情。婚礼现场,一段特别的视频引发全场共鸣:画面里,有项目初期尘土飞扬的工地、深夜亮着灯的办公室,也有两人春天一起赏花、冬天共同学习包饺子的温馨场景,每一个片段都记录着他们平凡却真挚的时光。
在亲友与同事的注视下,史蒂芬与 阿妮塔手挽手步入仪式现场,在誓言台前许下 “我愿意” 的承诺。当掌声与欢呼声响起,不少人悄悄红了眼眶 —— 这不仅是一场跨国婚礼,更是 “一带一路” 倡议下民心相通的生动见证。仪式结束后,新人伴着优美的旋律步入舞池,每一个旋转与相拥,都诉说着跨越国界的深情。
后记:蓝图下的 “民心相通”
在 “一带一路” 的合作版图上,史蒂芬与阿妮塔的故事或许只是众多温情瞬间中的一个,却有着独特的意义。他们用专业诠释着中塞合作的责任,用爱情书写着跨文化交流的温情,更用实际行动证明:民心相通,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源于共建共融的信任,源于彼此真诚的靠近。
“中国电建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也让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史蒂芬的这句话,道出了许多参与 “一带一路” 项目建设者的心声。而他与阿妮塔的爱情,就像一座连接文化与心灵的桥梁,在 “一带一路” 的合作热土上落地生根,也为中塞友谊的画卷,添上了一抹浪漫而温暖的色彩。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