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鱼背山工地上握着图纸、满身尘土的浇筑队技术员,到端坐会议室里统筹支部建设、目光坚定的总部第二党支部书记,二十余载光阴在何周蓉身上刻下的,是水电人特有的坚韧,更是党务工作者不变的赤诚。她总说:“干一行就要钻一行,党务工作连着党心民心,更容不得半点含糊。”这份“不含糊”,藏在她走过的每一段路、做过的每一件事里,成了水电五局三公司高质量发展路上最动人的注脚。
深耕理论沃土:把“大道理”讲成“身边事”
“理论学习不是念文件、划重点,要让党员听得懂、用得上才行。”这是何周蓉抓思想建设的秘诀。作为支部“领头雁”,她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从“会议室”搬到“岗位上”——拿着全会报告逐字逐句拆解时,会结合工程管理岗位实际举例:“‘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是空话,咱们优化项目流程、降低施工成本,就是在落实全会精神”;组织“学思践悟”大讨论时,特意请技术岗党员分享“如何用理论指导技术创新”,让抽象的精神变成具体的行动指南。
她对党内政治生活的“严”,更是出了名的。党员大会次次有主题、有讨论,主题党日活动从“参观红色基地”到“岗位技能比拼”干货满满,专题党课她自己手写提纲、结合支部案例讲得生动鲜活;就连20余次集中学习,她也会提前调研党员需求,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而面对员工的思想困惑,她的“五必访、五必谈”从不走过场,年轻员工焦虑职业发展,她带着自己的成长笔记上门,手把手教规划;老员工对新制度有抵触,她坐下来一起算“制度优化后的效率账”,10余名员工在她的疏导下,都解开了心结、重拾了干劲。
融合党建业务:让“党建红”点亮“生产线”
“党建不跟业务沾边,就是‘两张皮’。”何周蓉始终认准这个理。2024年,三公司推进项目管理三年行动,她主动挑起重担:牵头制定方案时,带着支部党员跑了10余个项目现场,把一线提出的“进度跟踪难”“责任不明确”等问题一一纳入;建立“月跟踪、季总结”机制时,创新设计“一项目一清单”台账,每个节点谁负责、怎么考核、出了问题怎么补,都写得明明白白。每月的视频通报会上,她拿着台账“晒数据、找差距”,排名靠后的项目负责人红脸出汗,却也心服口服——因为她的办法,真能解决项目上的“堵心事”。
作为“双满意”主题实践活动的牵头者,为了打通项目管理“最后一公里”,每周一早上,她的办公桌上总会堆着各项目报来的“需协调事项清单”,大到政策对接、小到物资调配,她都一一登记、逐个对接;协调进展怎么样、问题解决了没,她会在中层管理群里实时更新,从不拖延。
严守廉政底线:用“严尺子”量出“清风气”
“党务工作者首先要守得住底线,才能带好队伍。”何周蓉的“严”,在党风廉政建设上更是不留情面。2024年党纪学习教育启动后,她第一时间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拆成“案例小课堂”,结合工程领域常见的“违规分包”“物资浪费”等问题,给党员干部讲清楚“红线在哪、后果是什么”;她讲的《抓党纪学习教育、守政治底线》专题党课,没有空洞的理论,全是身边人、身边事,听得大家频频点头。
日常监督里,她的“细致”更是让人佩服:12次廉洁集体提醒谈话,她会根据主管领导、部门负责人等不同岗位,准备不同的谈话重点;节假日来临前,她总会通过电建通推送廉政短信,提醒大家“廉洁过节”;就连部门里的年轻员工,她也会时不时聊两句“家庭家风”,从“身边小事”筑牢廉政防线。有人说她“太较真”,她却笑着说:“工程领域诱惑多,我多提醒一句,大家就少一分风险,这‘较真儿’值得!”
从青丝到微霜,从初涉党务的“新兵”到独当一面的“行家”,她的劲头却一点没减:带着刚入职的年轻党务工作者跑项目,手把手教他们“怎么把党建做进一线”;琢磨着优化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新办法,想让老经验焕发新活力。有人问她:“干了这么多年党务,累吗?”她抬手摸了摸胸前的党徽,眼神亮得像工地上的照明灯:“你看这党徽,只要它还在胸前亮着,我就有拼劲!”
这二十余载,是她把青春献给水电事业的二十余载,更是她用匠心守护党魂、用实干诠释担当的二十余载。而这份坚守,还在继续——在她为项目解决的每一个难题里,在她带出来的每一名党员身上,在水电五局三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伐中,续写着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最真挚的初心。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