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成炬,青年力量的时代回响
——昌波水电站青年群像

来源:三公司 作者:张瑞潮 摄影: 张瑞潮 时间:2025-10-22 字体:[ ]

金沙江——自有一副劈开山河的雷霆气魄。江水是浑黄的,裹挟着自雪域高原一路冲刷而下的亿万沙石,如同一条巨大的、奔腾的熔金,在深峡险谷间发出沉雷般的怒吼。两岸是刀削斧劈般的绝壁,山体裸露着赤褐的肌理,江水便在这巨人的褶皱里疯狂地扭动、撞击,激起的浪涛不是洁白的水花,而是赫黄色的飞沫,仿佛一头被囚禁于峡谷的土黄巨龙,正抖动着全身的鳞片,一次又一次地发起冲锋,誓要将这巍峨的屏障撕开一道通往大海的口子。这便是昌波水电站的“家”,但它更是青年工程建设者挥洒青春热血的“战场”。

铁肩担当,冲锋陷阵的排头兵

清晨七点,江风还带着些许刺骨的寒意。昌波水电站最近迎来了很特殊的时刻——大江截流,因此近段时间的值班工作并不轻松。老王推开值班室的门,将一夜的疲惫和满满的记录本一同交给来接班的年轻人。“夜里有段流速异常,已经处理了,你白天多盯着点。”他搓了搓有些许冻僵的手,灌下一大口浓茶。而年轻的施工员王旭,已利落地套上反光背心,戴好安全帽。他一边快速浏览着夜班记录,一边将对讲机别在腰上。来不及多坐,他抓起桌上一块尚有余温的馒头,转身便推门融入晨雾里,身影朝着机声初响的工地前沿走去。值班室是他的据点,而他的战场,永远在轰鸣的第一线。

王旭快步来到施工现场,此时晨曦微露,周遭环境不算明亮,但施工现场的工人已经不少,工人们三三两两结伴而行,嘈杂的机械声伴随着工人们的交谈声。王旭熟练的拿出对讲机,握着对讲机的手满是粗糙,一根根青筋在干瘦黝黑的手臂上凸起,带班长手中对讲机传来王旭明亮的声音:“各个带班长要提醒大家进入施工现场穿戴好安全防护装备,临水临边作业的工人们要穿戴好救生衣,注意落石坠落,填围堰的工人开车注意安全……”带班长有些不耐烦地说道:”小王啊,我每天上工前都要听你念叨这么一大段,知道着呢!“王旭一下子严肃起来,语气更为短促、声音更为洪亮地说道:”安全永远是生产的前提,对待安全我们不能有一点马虎和掉以轻心,我希望大家不要有这种不耐烦的态度,特别是现在这么关键的时刻千万不能出现一点纰漏。”交代完生产施工注意事项后,王旭没有歇息,而是快步朝危岩体走去。

这块巨岩仿佛是从山体挣脱而出,却又被时间凝固在坠落的边缘。岩体被数道深不见底的裂缝撕裂,宛如天神以巨斧劈砍留下的伤痕,最宽处可容人侧身而过。岩壁表面布满蜂窝状的孔洞,那是风霜雨雪千年啃噬的印记。危岩体就静静地伫立在金沙江畔,光是看着就令人不寒而栗,更别说攀爬,那是独属于大自然的威严。王旭没有丝毫犹豫,熟练地踏上独属于危岩体的楼梯——那是用一根根钢筋横向插进岩石之中,沿着这特别的“楼梯“一步步向上攀爬,游走在危岩体这位百米巨人粗狂的皮肤之上。这是王旭的日常,更是他青春的底色——勇往直前的一线排头兵。

闲暇之余,我问道:”攀爬如此险峻陡峭的危岩体不会害怕吗,我光是看着就倒吸一口凉气。“旭哥摆摆手笑着说道:”第一次爬我也怕,看着脚下唯一的支撑就是由一根根钢筋组成的“楼梯”, 一边是久经风霜雨雪摧残已经风化的光滑岩壁,一边是汹涌澎湃的金沙江,心里也是没有底,但是爬了一次后再爬第二次,就远没有第一次恐惧了,后面慢慢地也就习惯了。我继续问道:“这种攀爬危岩体应该大家轮流着来,但是我经常看着都是你在干这项工作,这不公平……”,没等我继续说下去,旭哥打断我说道:“我们生产管理部大多数是老同志了,我年轻,腿脚比他们利索,毕竟攀爬危岩体还是比较费体力和危险的,我作为年轻同志,理应多承担这些工作。”我望着旭哥,此时的旭哥眼中满是坚毅。那一刻我也知道了旭哥的答案,对于旭哥来说,公平与否早已不是他所追求的,取而代之的是他的铁肩担当。

精度守护,一马当先的侦察兵

“蓝色工装蓝头盔,帆布背包测量仪,再配一双劳保鞋”这是李旭辉的每天的OOTD,作为工程管理部测量口的测量员,李旭辉是施工现场的常客,是“战场前线的侦察兵”。

作为同为24入职的小伙伴,我对旭辉还是比较了解的。记得去年8月我们刚来到昌波水电站,当时正处于前期准备工作阶段,旭辉每天都跟着他师父去现场放线,爬到到高处的点位,在我看来他这份测量员工作是很辛苦的,那时的旭辉还是紧跟着师父后边懵懵懂懂的跟屁虫,“刘哥,这个测量仪放这里可以吗?”,“刘哥,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多数时间每天只能见旭辉两面,一面是参加班前五分钟时,一结束旭辉就立马去到工地进行测量、检测,不能准时回到营地吃午饭是常事,还有一面便是晚上吃晚饭时,这时的旭辉变成了“旭灰”,从头到脚没有一处是没有灰尘的,整个人灰扑扑的。我曾调侃道:“诶,旭辉你去工地都不用涂防晒霜了,这层灰一裹,紫外线根本照不进去!”旭辉便笑呵呵回道:“没办法呀,工地上灰大得很,我都带了一个面罩,但是感觉好像作用不大”,说着旭辉顺手取下面罩,面罩包裹住的皮肤和面部其他没被遮住的地方有着明显的肤色差,配上旭辉傻呵呵的笑容,让人觉得好笑却又有些许可爱。

24年昌波项目新生群里开始热闹起来,正是晚上,微信推送了一条通知:点击查看今日微信运动步数排行榜,我截图发到群里说道:“旭辉,你怎么又是第一名,微信步数都两万多步,这谁能超过你,我在家里陪我妈逛街都没你走的多,你再这样霸榜,我要删你好友了哈!”旭辉先是回复了一个“不辛苦,命苦”的表情包,接着说道:“老弟啊,最近准备大江截流,我除了去工地干本职测量工作,还得客串下指挥运装填石块的车辆,我今天从左岸干到右岸,又从右岸干到左岸,微信步数想不高都没办法。”调侃归调侃,我接着关心道:“旭辉,你这样每天在工地干测量工作不累吗?”旭辉打字回复到:“我觉得还好吧,网上都形容我们测量员是用自己的双脚丈量大地,为工程蓝图精准定位,我觉得挺有成就感的,特别是最近马上大江截流,有一种自己的努力收到回报的收获感。”旭辉接着发了几个“奋斗”的小表情,群里你一言我一句渐渐也归于平静。

白天的旭辉是“战场的侦察兵“,晚上他便化身漫威超级英雄”鹰眼“,计量与签证是旭辉每月的固定工作,这项工作涉及到对上结算,所以不能有一点马虎。因为业主对上报工程量有时间要求,因此旭辉只能白天测量后,利用晚上的时间来进行计算。电脑屏幕上的每一个点位,每一寸方量都对应着工程款。只见旭辉揉了一遍又一遍双眼但还是紧盯屏幕,右手紧握鼠标在点位上来回点击、左手在键盘上来回敲击。我在旁边打趣道:”旭辉你这工作还是对手眼协调能力有要求噶,这么小且多的目标,换我来早被烦死了,你简直就是超人。“旭辉一如既往的回头笑呵呵地说道:”我都习惯了,我现在速度还不够快,还是要向刘哥多学习,争取早日做到又快速又准确地计量。“我向旭辉竖了一个大拇哥,接着离开了这间灯光常常亮到凌晨十二点的测量办公室。

这两位青年工程建设者,仅仅是昌波项目所有建设者的一个缩影,是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浇灌着昌波水电站。昌波水电站截流往金沙江中填筑的不仅仅是一块块硕大的石头,更是工程建设者顶着烈日流下的滴滴汗水和无数深夜依然伏案工作的灯光。他们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尽管一个人的作用有限,但他们都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尽心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作为青年工程建设者给广大青年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作为青年我们就是应该有这种青春力量,奏响来自于青年的时代乐章!值此昌波水电站大江截流之际,向昌波水电站所有工程建设者致敬!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