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辉:三十三载谱写“一线三重奏”

来源:三公司 作者:李雨蒙 摄影: 李雨蒙 时间:2025-04-27 字体:[ ]

杨明辉,一位皮肤黝黑、嗓音沙哑的川北汉子,用半生时光扎根水电五局各大电站、水库与隧洞之间,以汗水浇筑钢筋铁骨,凭脚步丈量山河岁月。从手握风钻的年轻工人,到安全生产的“铁面卫士”,再到统筹全局的团队“指挥官”,杨明辉用33年的坚守,诠释了基层建设者如何用平凡书写不凡。

与岩石对话十八年:风钻工的铁骨与柔情‌

1992年,18岁的杨明辉接过师父的老式风钻机,成为宝珠寺水电站项目最年轻的风钻工。在那个机械化程度不足的年代,开山凿岩全靠人力:重达42公斤的钻机压弯了他的脊梁,粉尘与噪音裹挟着他的呼吸,隧道深处的潮湿阴冷侵蚀着他的关节。“第一次进洞,耳朵被震得三天听不清人说话。”他笑着回忆,却轻描淡写地带过了手掌被震裂的血口、深夜关节的刺痛。

“握钻要像抱娃,三点成线稳准狠”,记着师父讲的诀窍,杨明辉打下了人生第一组爆破孔。宝珠寺电站的松软炭质页岩,钻孔易塌孔;小浪底坚硬的石英砂岩,让钻头的磨损速度比常规岩体快了三倍;在红岩电站高要求的孔深误差下,需要根据岩石硬度调整风钻推进速度……一切的难题都难不倒勤学苦练的他,正是这样重重的磨砺,让他成为了岩石“活地图”。通过敲击岩壁的回声,他能准确判断岩层结构,根据钻头推进的阻力,他能预判裂隙发育方向。

当一座座水电站如同钢铁巨兽般拔地而起,为万家灯火输送着澎湃能量时,当初青涩的风钻少年也成为后辈眼里的“严师父”。“三点一线,听声辨效”,杨明辉一边说着技术要领一边手握风钻给新到岗的年轻人示范如何精准钻孔,“一名合格的风钻工不仅要会钻孔还得会预判风险,听异响、感振频、识岩粉、嗅炸药、觉危险,缺一不可!生产既要质量也要安全!”

岩屑在晨曦中纷飞,那双与岩层角力十八载的肩膀,右襟早被风钻机啃噬成深褐色的勋章。当安全帽檐的汗水在岩壁上砸出白痕,徒弟们总爱用沾满岩粉的拇指摩挲老杨肩头那块磨薄的布料:“瞅瞅,咱师父的军功章又添新纹路咯”。

生命防线的十年护航:安全员的“冷面”与热肠‌

2010年,杨明辉迎来了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从风钻工变身为安全员,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工作。他深知安全员的责任重大,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从此,爱说爱笑的“杨哥”变成了工地上最“招人烦”的存在,这个与岩石搏斗十八载的川北汉子,将黢黑的掌纹烙在安全巡检的红袖章上,执起守护生命的盾牌。

“小张!你这截脚手架怎么回事?”他抄起一旁的扳手敲打松动的扣件,刺耳的金属撞击声吓得周围人都一哆嗦,“所有人注意!马上停止作业,扣件全部复紧!”

“小李!这根钢管怎么没固定好?”他一把抓住摇晃的钢管,眉头紧锁,“立刻加固,不能有一点马虎!”

“老王,你看看这安全网,怎么破了这么大个洞?”他指着网上的破洞,语气严厉,“马上更换,今天必须解决!”

“老杨的笔记本快赶上账房先生的账本了。”安全部主任感慨。翻开他2013年的工作日志:4月17日,发现3号支洞照明线路老化,立即停工整改;7月23日,暴雨导致边坡渗水,提前转移设备32台;11月5日,焊工张某未戴护目镜,罚款200元并组织全员警示教育……他用近乎偏执的较真编织起生命的防护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

可这位“冷面阎罗”也有热心肠,他会自费购买防尘口罩送给农民工,把自家电磁炉搬到工地给夜班工人煮姜汤,当被问及这些事,他摆摆手:“安全员的本分就是既要守规矩,更要守人心。”

在担任安全员的十年间,杨明辉通过持续学习与实践精进自己的安全管理能力。他不仅深谙各类安全规范标准,还积极引入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技术,确保项目的安全生产。在他的努力下,多个项目实现了安全零事故的目标,他也两次荣获公司安全生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成为公认的“安全防线构筑者”。

从护航人到领路者:综合队长的破局智慧‌

2020年,转战硬梁包项目的杨明辉再次迎来了职业生涯的新挑战,他被任命为生产部综合队队长,负责前方生产的综合管理工作。这一岗位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还需要具备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领导能力,他迅速调整状态,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杨明辉要负责生产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还要协调各部门的工作。面对团队不同年龄层和经验的问题,他很快找到破局之道。针对老员工,他发明“1+1+1”培训法:每天1小时理论课、1次设备实操、1场故障模拟演练,这让50多岁的电工老王都学会了操作智能监测终端。面对年轻技术员,他推行“师徒反转”制度,让青年才俊给老师傅讲解新技术,既促进交流又增强认同。在项目攻坚期,他利用“三色网格”管理法,用红黄绿三色标注作业风险等级,使综合施工效率大幅提升。

他以身作则,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在他的带领下,生产部的各项工作井然有序,生产任务按时完成。当被小徒弟问及管理秘诀,他笑笑说:“带队伍不过就像打锚杆一样,既要扎得深,又要连得紧。我做风钻工的时候,师父教给我八字真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么些年,我不过多执行了另外八个字‘严、实、精、勤、细、预、联、创’,要做到严守规程、落实责任、精准执行、持续精进,要做好细节管控、风险预控、协同联动和不断创新。”

如今,年过半百的杨明辉依然每天清晨7点出现在施工现场,这里有他十八年青春凿刻的岩芯样本,有他十年如一日守护的生命刻度,更凝聚着他作为新时代建设者的传承与超越。从“开山者”到“护航人”再到“领路者”,他用三十三年光阴证明:真正的工程丰碑,不在混凝土的方量,而在于把责任刻进骨血的生命轨迹里。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