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十四五”】驭水兴利惠民生 铸就发展新篇章
水电五局“十四五”水利建设纪实

来源:一公司 作者:左德远 摄影: 左德远 时间:2025-11-19 字体:[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千百年来,中华民族逐水而居,依水而兴,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与水相生相息的治水史。

作为新中国治水兴邦的“国家队”与“主力军”,中国水电五局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便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江河脉搏紧密相连。从根治海河的万众一心,到南水北调的世纪创举,五局人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用智慧和汗水在神州大地上书写“驭水而兴”的壮丽诗篇。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站在“十五五”的起点回望,“十四五”规划的五年,是水电五局在水利建设上承前启后、硕果累累的五年。水电五局胸怀“国之大者”,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根本遵循,在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大动脉上精准发力,在一项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点水利工程中挺膺担当,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水”答卷

凿隧通江,铺就调水宏图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是保障国家水安全的战略举措。在“十四五”规划的宏大版图上,水电五局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引江补汉工程作为打通长江流域与华北地区的一条新的“地下天河”,其意义尤为深远。水电五局的建设者们在其出口段项目的施工中,迎难而上,挑战超长深埋隧洞带来的强岩爆、突涌水等世界级难题。他们以科技创新为盾,以工匠精神为矛,在鄂西北的崇山峻岭之下,日夜不息地向地球深部掘进。这条蜿蜒的输水线路,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水流通道,更是连接南北、保障京津冀地区供水安全的“生命线”,承载着优化国家水资源配置格局的战略重任。

江淮腹地已建成的蜀山泵站,是亚洲范围内首屈一指的引江济淮枢纽工程,如同为千里水道安装了一颗强有力的“心脏”。水电五局的建设者们以精湛的技艺,确保了这座巨型泵站的稳定运行。当巨大的叶轮开始旋转时,滔滔江水被提升数十米,一路向北,实现了长江与淮河的历史性“握手”,为沿线城乡供水、江淮航运和生态恢复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这“一洞一站”,正是水电五局服务国家水网建设最生动的实践。

筑堤固防,筑牢安澜屏障

“治国先治水,水治则天下宁。”防洪保安,历来是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四五”期间,水电五局以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在各大流域的关键节点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铜墙铁壁”。从东海之滨到华北要地,水电五局承建的每一个防洪项目,都是一份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深刻诠释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深刻内涵。

在杭州西区,扩大杭嘉湖南排后续西部通道工程是补齐杭州城西区域防洪排涝短板、保障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水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工程建成后,杭州城西区域防洪排涝标准将由20年一遇提高至50年一遇,进一步减轻太湖流域防洪压力,保障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防洪排涝安全,改善区域河网水生态环境。

在雄安新区上游,南拒马河交叉建筑物防护应急抢险加固工程的提前告竣,则为“未来之城”的防洪安全构筑起一道坚实屏障。五局人以“开工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姿态,在短短三个月内高效完成主体工程,比原定计划提前了15天,成功抢在主汛期来临前,为首都供水安全和雄安新区的防洪度汛赢得了宝贵先机。

而在浙江诸暨,陈蔡水库加固改造工程的完成,更是一次对“病险水库”的成功“会诊”与“手术”。通过坝体防渗、溢洪道改建等综合措施,这座承载着下游数十万人口防洪安全和供水保障的“大水缸”被彻底除险加固,焕发新生,其综合效益得以延续和提升。

掘源蓄水,润泽民生福祉

“水者,万物之本源也。”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和区域的供水安全,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民生。这些遍布全国的水源工程,如同繁星点点,汇聚成照亮民生幸福的璀璨星河,彰显了水电五局“建一座工程,惠一方百姓”的责任与担当。

在西南的崇山峻岭中,桐梓水库的坝体日渐增高。这座以灌溉和供水为主的中型水利工程,建成后将如同在干旱缺水的山区捧起一座“甘露宝瓶”,将有效解决周边乡镇的农业灌溉和人口饮水难题,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在成都“东进”区域腹地,久隆水库的建设则被赋予了更高的标准。它不仅是保障区域优质供水的重要水源地,更在设计中融入了生态友好、智慧管理的先进理念,体现了新时期水利工程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跨越式发展。

而济南大明湖排水分区项目,则展现了水电五局在都市水生态治理领域的精细功夫。通过系统性生态修复和精准调控,让“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泉城盛景更加灵动,极大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市民的生活品质。

智创赋能,引领治水新篇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十四五”辉煌答卷已然写就,但驭水兴邦的伟大征程未有穷期。从长河坝的初步探索,到阿尔塔什、天台、云阳抽蓄等的体系化应用,再到国际舞台的自信展示,水电五局正以科技创新为笔,在新时代的治水华章中,奋力书写着智能建造的辉煌篇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被誉为“覆盖层上的特高坝”长河坝水电站建设中,水电五局开启了对智能建造技术的深度探索,自主研发的“一种振动碾自动操作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开创性地提出了无人驾驶碾压单机和机群的控制理论,发明研制了无人驾驶振动碾,实现了筑坝碾压作业的精准化、智能化。这项核心技术不仅荣获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优秀奖,更通过了行业权威院士专家的鉴定,标志着中国水电建设在智能化转型中迈出的关键一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长河坝孕育的智慧火种,并未止步于单一工程,而是迅速形成燎原之势,在水电五局承建的各类重大项目中展现出强大的适应性。

在高面板堆石坝领域,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创新性地构建了面板堆石坝坝体智能建设技术体系,较传统施工方式,显著提高了填筑碾压的密实性,从而有效控制了高达164.8米坝体的变形,确保了这座“新疆三峡”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此项关键技术也因此获评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抽水蓄能电站的集成应用中,五局将浙江天台、重庆云阳等抽水蓄能电站打造成智能建造与绿色施工深度融合的典范。无人驾驶振动碾与无人驾驶推土机、摊碾压护一体机在北斗卫星定位与5G网络的调度下,组成了协同作业的“钢铁军团”。这套创新的“三机联铺”系统,使得大坝填筑效率比传统施工提升了30%。

在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上,五局专家受邀分享了高面板堆石坝智能建设的关键技术。这些源自长河坝并持续迭代的技术体系,已直接应用于坝高240米的古水、坝高256米的茨哈峡等世界级高坝工程,为全球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坝工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

站在“十五五”的新起点上,水电五局将继续秉持“责任、创新、诚信、共赢”的核心价值观,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坚实的步伐,向山、向水、向未来,在服务国家水安全战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宏阔画卷中,继续挥毫泼墨,谱写新的、更加壮美的治水华章!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