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局工匠】焊枪为笔绘匠心 钢板之上铸辉煌

来源:机电制造安装公司 作者:杨文韬 摄影: 杨文韬 时间:2025-04-30 字体:[ ]

初夏时节的川北重镇宝轮,随着季节的更迭,空气中弥漫着特有的闷热气息。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中煤广火项目钢结构厂房施工现场尤为引人注目。在林立的钢架间,一位手持焊枪、身姿矫健的焊工正全神贯注地作业,飞溅的焊花在他身旁绽放,勾勒出坚毅的轮廓,他就是第二届“五局工匠”获得者,来自制安公司第一水工机械厂的焊工何成州,在焊花的陪伴下中坚守了整整二十个春秋,用自己的青春与汗水,完美诠释了“坚守匠心,追求卓越”的深刻内涵。

初出茅庐 “焊枪”初体验

2004年的盛夏,蝉鸣的声音穿透水电五局技校茂密的树荫,当同学们纷纷奔向更轻松的岗位时,一位皮肤黝黑的年轻人却背着行囊,一头扎进中国水电五局第一水工机械厂,开始了自己迄今已二十余年的焊工生涯,当起了一名普通的电焊工人。

初到水工厂,厂区内机器轰鸣,空气中弥漫着金属灼烧的气味,望着车间里飞溅的焊花,他深吸一口气,握紧了那把改变命运的“焊枪”!第一次穿上厚重的防护衣,何成州的手握在焊枪握把上微微发抖,围观的工友们发出善意的笑声,何成州的耳尖瞬间涨得通红。但这笑声没有让他退缩,反而点燃了他骨子里的倔强。“别人能做到的,我一定行!“看好了,手腕要稳,运条速度得均匀”,在老师傅的耐心讲解和鼓励下,手腕微微发力,缓缓移动。虽然焊缝歪歪扭扭,像一条蜿蜒的蜈蚣,但好歹成功了一半。那一刻,望着自己的“杰作”,何成州嘴角不自觉地扬起,这看似笨拙的开端,正是他迈向“工匠”之路的开始。

经过接近一个月的反复练习,何成州的手臂肌肉早已酸痛到吃饭筷子都无法拿起,但他眼中的炽热的希望却丝毫不减。这天,师傅递给他一块崭新的钢板,试试完整焊完一条缝,检验一下你近期的成果。何成州郑重地点头,戴好护具,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一个月来所有的经验与坚持都凝聚在这一次尝试中。飞溅的焊花散落在他的防护服上,发出清脆的“噼啪”声,却丝毫干扰不了他的专注。终于,一条完整的焊缝呈现在眼前,虽然仍不够完美,但这一刻他更加坚定了心中执着的信念,这条焊缝不仅是他焊接技艺的里程碑,更是他匠心之路的起点。

临危受命,沉着冷静对“挑战”

2006年,厂里进行麦洛维弧形闸门门叶抢工。为满足第二天验收拼装的需要,当时参加工作两年的他,在师傅的带领下连夜加班赶工焊接。夜晚焊接,能见度低,对焊工的焊接技术要求较高,而此次焊接又是将吊篮吊在半空中进行焊接,焊接难度更大、技术要求更高,此时的何成州望着下方忙碌的工友和眼前巨大的弧形闸门,心跳不禁加速,由于弧形闸门结构复杂,焊接角度刁钻,且要求焊缝必须达到一级探伤标准,稍有不慎就会影响整个闸门的密封性和抗压能力。更何况,在高空作业,不仅要克服心理上的恐惧,还要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晃动和风向干扰。何成州没有丝毫犹豫,深吸一口气,戴好护具,拿起焊枪,说干就干!他在操作中认真仔细、沉着冷静,同时加快了焊接速度,并且更加注重细节,每完成一段焊缝,都要仔细检查有无气孔、夹渣。终于在经过一整晚的紧张作业,何成州终于完成了焊接任务。此时的他,手臂酸痛到几乎抬不起来,眼睛也被弧光照得红肿,但脸上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第二天探伤检测人员对所有一、二类焊缝进行全面检测后发现,所有焊缝质量全部合格,不含杂质、气孔,焊缝质量合格率100%。经过此次焊接作业,他的焊接水平得到了探伤检测人员以及同事们的认可。

2007年开始,何成州先后参加了五一桥水电站钢衬安装焊接及压力钢管的制作安装、瓦屋山项目、凉山木里沙湾项目的叉管焊接及金窝项目的管道焊接工作。其中瓦屋山项目的叉管焊接工作工期最紧、任务也最重,当时正直探亲休假期间,何成州接到支援的通知以后,为保证瓦屋山项目的叉管按时焊接完成,他直接放弃了休假,转战瓦屋山,第二天就赶到工地,并与其他同事一起白班、中班、夜班连续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所有焊接任务。次年参加了木里沙湾项目压力管道的制作与安装工作,该项目由何成州独立带领焊接小组高质量的完成了船闸的焊接作业,此工程焊接工作最终获得了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评比颁发的“全国优秀工程一等奖”荣誉称号。

每一次的临危受命的经历,不仅让何成州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更让他在面对挑战时,变得更加沉着冷静,也让他对“匠心”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在压力与困难面前,依然坚守品质,追求极致。

不懈努力,追求卓越“品质”

2016 年起,水电五局第一水工机械厂迎来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进军风电塔筒生产领域。然而,新领域带来的不仅是机遇,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塔筒进人门的焊接成为“横亘”在所有焊工面前的“拦路虎”,由于经验欠缺,厂内焊工们在这个环节屡屡受挫,一次焊接合格率仅有80%左右,严重影响生产进度与产品质量。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时,何成州同范欣言等焊接骨干主动请缨,带领焊接小组投身这场技术攻坚战。面对陌生的焊接难题,大家深知“闭门造车”不可取,小组成员反复观察已完成的塔筒进人门焊接件,仔细查看焊缝的细微缺陷;同时,查阅大量关于风电塔筒焊接技术资料,在一次又一次的观察与研讨中,何成州敏锐的发现,传统焊接工艺在应对塔筒进人门特殊结构和材质时,存在热输入量控制不当、焊缝应力分布不均等问题,这正是导致焊接缺陷频发的关键所在。为了找到最佳解决方案,何成州与团队成员紧密配合,结合技术部制定的焊接工艺,开始了艰难的试验之路。他们在车间里搭建起临时试验平台,对不同的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等参数进行反复试验。每一次试验,何成州都亲自操作焊枪,仔细记录焊接过程中的细节变化,分析焊缝成型、内部质量等数据。有时为了验证一个参数的调整效果,他和团队要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饿了就随便扒几口盒饭、吃口泡面,累了就在车间长椅角落打个盹。经过反复不计数目的试验,终于实现了首焊一次合格率100%的突破,为保障风电项目的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青春无悔 逐梦不息绽“光芒”

何成州从不满足于现状,他深知在焊工这一领域,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他积极参加各种业务竞赛和学习交流,与同行切磋经验,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和技能。

2022年,由四川省总工会、攀枝花市总工会、凉山总工会联合主办,川投能源攀水电公司承办的四川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攀西经济区“银江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水电焊接决赛上,代表水电五局参赛的何成州荣获个人一等奖。2024年,由四川省广元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公布的第二批广元市“蜀道英才计划”卓越工程师和技能领军人才项目中,水电五局职工何成州成功入选,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力。

俗话说,“忠孝不能两全”,荣誉的背后,是他对家庭深深的亏欠。聚少离多的日子,早已成为何成州生活中的常态。妻子独自承担着家庭琐事时的疲惫、孩子渴望父亲陪伴的眼神,都化作何成州内心深处的愧疚。当家庭、家人需要照顾,他却在千里之外的工地。他明白,自己对工作的专注与执着,却让家人承受了太多孤独。

何成州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与坚韧,诠释着对卓越技能的不懈追求。在他看来,匠心不仅是对现有技艺的坚守,更是不断挑战自我、突破极限的勇气与决心。而握在手中的“焊枪”,就是他创造历史的“武器”,也将继续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他也用青春无悔诠释了对焊接事业的无限忠诚,让匠心的光芒照亮更多焊接个人的奋斗之路!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