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深冬的新疆,气温跌破零下20℃。凌晨三点,一辆皮卡碾过结冰的路面,驶向戈壁滩深处的水泥厂。张府军裹紧棉大衣跳下车,呵出的白气瞬间凝成冰霜。"今天必须装够300吨,工地等米下锅!"他搓着手对运输队喊道。这是他为解决项目断供危机,连续第七天蹲守水泥厂。
从机械运转工到"顶梁柱"——30年的五局烙印
1993年,18岁的张府军怀揣着对水利事业的憧憬,以机械运转工身份加入水电五局。在四川嘉陵江畔的工地上,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每天天不亮就跟着师傅巡检设备。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种参数,油污沾满工装却坚持把数据誊写得工整清晰。有一次突降暴雨,他脱下工作服包住记录本,自己淋得浑身湿透也要保住珍贵的数据。翻出泛黄的老照片,他感慨道:“那时候的安全帽还是藤编的,比较轻,但'责任'这两个字,三十年来在我心里的分量一点没轻。”照片里,年轻的他站在庞大的机械设备旁,眼神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从基层机械工到项目经理,张府军用三十年时间在五局刻下了自己的成长印记。2006年,他开始接触物资管理工作,先后负责新疆石门电站、石济客专、江习高速公路等多个重大项目的材料供应。每一个项目都是一次淬炼,每一次挑战都是一次成长。
“做物资工作,最重要的是责任心。”这是张府军常挂在嘴边的话。2010年管理机物新疆项目时,他始克服了远离家人、新疆气候不适以及喀什地区治安特殊性等诸多困难,也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正值材料供应关键期,妻子两次住院手术的艰难时刻,白天他在工地协调上百辆运输车的调度,晚上赶最后一班车回医院陪护。本打算等爱人出院后再返岗的他,由于项目有急事要处理,接到机物公司紧急通知后,二话没说就准备启程。“离开病房时,头也不敢回,害怕对视爱人的眼睛。”说到这里,这位硬汉的眼圈微微发红。让他感动的是,机物公司得知情况后立即派专人前去探望,爱人也在电话里安慰他:“你放心去工作,我没事。”
勇担开拓市场的攻坚先锋——"项目带项目"的破局智慧
2018年,张府军调任机物公司华东区域经理,面对竞争激烈的浙江市场,他采用"以项目树口碑,用口碑拓市场"的做法,短短几年间,带领团队将最初的1个项目裂变为13个,不仅站稳了脚跟,更打响了机物公司在华东市场的品牌。
初到浙江,张经理敏锐地意识到,要在竞争激烈的成熟市场打开局面,必须以优质履约赢得信任。2018年,他凭借前期项目合作积累的良好口碑,成功开拓了机物公司在浙江的首个大型基建物资供应项目——甬台温温岭联络线项目。从前期厂家授权谈判,到2020年首批材料进场,再到2023年项目圆满收官,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在疫情期间,既要确保各类建材按时保质供应,又要做好材料款回收等关键工作。面对这些挑战,张经理凭借多年项目管理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出色的沟通协调能力,一一化解难题。在他的运作下,项目累计供应水泥管桩、钢板、钢绞线等建材4亿元,实现了零延误、零质量缺陷的优异成绩,连续两年获得业主“优秀物资供应商”称号,并在项目竣工时收获了业主的高度评价和表扬信。正是这份信任,让机物公司在浙江市场实现“滚雪球”式发展——甬台温项目之后,陆续开始多个项目的物资供应。
翻阅张经理的工作日志,字里行间记录着这样一句话:“市场是闯出来的,信誉是干出来的,只要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就没有攻不下的市场高地!”
2024年4月,永嘉抽水蓄能项目水泥招标进入白热化阶段,12家供应商激烈角逐。面对业主对保供能力的极高要求,谈判桌上,他拿出当年在新疆戈壁滩极端环境下的保供案例,证明机物公司具备应对复杂条件的硬实力。第五轮谈判当天,张经理强忍身体不适,在谈判桌上与业主逐项确认关键条款。随着谈判深入,他的声音逐渐沙哑,额头渗出细密汗珠,却始终保持着专业专注的态度。直到完成所有主要事项的沟通后,他才发现体温已飙升至39.2℃。最后机物公司成功中标永嘉项目水泥供应,这是华东区域以投标入围方式签订的第一份大单。
“这不仅是华东区域的首个大单突破,更是我们征战新市场的第一声号角!”张经理铿锵有力的话语,点燃了整个华东团队的战斗激情。在他的带领下,华东区域已然成长为机物公司市场开拓的先锋劲旅。
"90后徒弟眼中的严师"——两代建设者的薪火相传
2024年5月,24岁的邹瑞拖着行李箱来到机物公司华东区域驻地。刚结束本部轮岗的他,即将在这里遇见影响他职业生涯的重要前辈——师父张府军。“第一次见面时,师父穿的精精神神,笑容特别亲切,不仅详细询问我的家庭情况,还带我熟悉驻地环境。”邹瑞回忆道,“但第二天开项目例会时,他就像变了个人,对每一个数据都锱铢必较,这种反差让我印象深刻。”
对于本科学习计算机专业的邹瑞来说,转行做商贸项目运营是个巨大挑战。张经理却对这个“门外汉”格外上心,专门为他制定了“三个一”培养计划:每天记录一个专业问题,每周完成一次系统讲解,每月撰写一份工作总结。“邹瑞虽然专业不对口,但他有两个难得品质:一是笔记本永远随身带,二是遇到不懂的就追着问。”张经理在部门会议上这样评价自己的徒弟。
项目部到驻地有40分钟车程,这段路程成了最生动的课堂,从每个项目什么时间提交材料计划到供应结束后,结算单什么时间开具再到催款流程等工作中的具体事项。每到一个项目,张经理都会为邹瑞指出这个项目材料供应及材料款催收的不同点与难点。在忙碌完一天回到驻地后,还会带着邹瑞复盘,解答其困惑。
在张经理"理论+实践"的魔鬼训练下,邹瑞已经独立负责一个项目的材料供应工作,能够很熟练的完成项目日常工作,更逐步承担起市场开拓、资源整合、客户关系维护等核心业务工作。邹瑞说,“他教会我,这行最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绝不将就的责任心。”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的不仅是个人的成长,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那种对工程的热爱、对质量的执着、对责任的坚守,他们就是“顶梁柱”。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