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水电五局黔南项目负责人杨理在每一次安全例会上掷地有声,每一位建设者都是家庭脊梁,守护他们的生命健康既是维系千万家庭美满的基石,更是央企践行社会责任的庄严承诺。
黔南抽水蓄能电站是国家“十四五”重点工程及贵州省首批推荐站点,位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内,总装机容量150万千瓦,是目前西南岩溶地区投资及装机规模最大、水头最高的已建及在建抽水蓄能电站。水电五局承建了上水库土建及金属结构设备安装工程。
自2024年12月挺进黔南战场伊始,项目部以“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警醒,构建起全员责任网,以精心组织、精细管理牢筑安全生产防线。
铁规铸盾:穿透式管理织密安全防护网
在贵定县黄龙山腹地,黔南项目正执“铁规”书写着新时代基建工程的安全答卷。工程建设初期面临高边坡开挖、爆破控制、复杂地质条件等施工难题,安全风险如影随形。项目团队以“穿透式管理”为核心理念,构建起“责任到人、标准到岗、管控到点”的三维安全防线。
网格化责任体系筑牢根基。项目部将施工现场划分为5个安全网格单元,每个单元设置“网格长+专职安全员+班组监督员”三级责任岗,通过《安全履职清单》明确具体职责。每月开展“安全网格效能评比”,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倒逼责任落实。安全总监王延新介绍:“我们实施‘责任穿透法’,从项目经理到一线工人,每个人都能在安全责任树状图上找到自己的坐标。”
标准化流程拧紧安全阀门。针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项目部编制《危险源及风险管控手册》,梳理出11类136项隐患点,制定“红橙黄蓝”四色预警机制。每道工序开工前需通过“五步安全准入”:方案评审、交底培训、设备验收、应急推演、条件核查。在爆破作业区,技术部主任陈洋展示了他的“安全口袋书”:“这本手册里标注了每个炮孔的安全距离、装药量和警戒范围,操作时按图索骥,容不得半点差错。”截至目前安全爆破50余次,爆破方量40余万方。
以脚为梭织密防护网。在项目施工现场,9个作业面同时铺开:进出水口开挖的碎石飞溅,左右坝肩的锚杆支护叮当作响,坝后压坡体填筑的土方车川流不息,坝基清理的洒水车降尘水雾弥漫……60多台挖掘机挥舞铁臂,80余辆运输车在盘山道上穿梭交织,轰鸣声里却秩序井然——每个作业面都有安全员拿着对讲机、挥动旗子指挥调度,关键弯道设置着警戒标志,陡坡路段铺垫了防滑碎石,每个交叉路口都有反光镜消除盲区。安全员敖鑫宇说:“我们坚持用最‘笨’的方法做最实的事——每天3万步徒步巡查,每月组织覆盖式排查,每季度开展‘安全回头看’,让隐患无处遁形。”
匠心护航:文化浸润锻造安全共同体
在黔南项目,安全不仅是制度,更是一种融入血脉的文化基因。通过“意识培根、能力筑基、行为塑形”三位一体策略,将“安全在我,我要安全”的理念深植于每位建设者心中。
安全教育直抵心灵。黔南项目部构建多维立体化安全宣教体系,有效筑牢安全生产思想防线。项目团队聚焦破除麻痹思想,将沉浸式教育与文化浸润相结合:线上开辟微信“码上学”,作业人员通过扫二维码学习各类安全隐患、识别风险,实现有效防范;线下打造可视化安全长廊,通过“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等主题标语实现场景化警示;通过图解式安全手册,以幽默漫画解读操作规程,让知识传递更生动;定期举办“安全警示日”活动,通过事故模拟、案例剖析会等情景教学,使员工深切体会违规代价。这种眼到、耳到、心到的教育闭环,成功将安全理念转化为全员的行为自觉,真正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认知蜕变。
能力提升夯实根基。“安全人人讲”:项目部不断丰富安全教育形式和内容,通过开展班前安全教育会、安全例会和安全大讲堂实现人人上台讲安全。“安全人人会”:将道路交通安全、防汛安全、临时用电安全、消防安全等专项培训制度化,持续巩固提升员工的安全生产知识,截止目前项目部已组织28次新进场安全教育培训、37次安全专项培训,累积培训达800余人次;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全国防灾减灾日”、“世界环境日”和“安全咨询日”期间举办一系列专项活动,将安全知识融入场景化体验,实现从“被动灌输”到“主动践行”的转变。“安全人人查”:项目部同时设立“安全曝光台”,员工可通过扫码将安全隐患拍照上传,管理人员则按“排查-登记-整改-验收”闭环跟踪,并对典型违规行为进行公示,形成“一人违规、全员警醒”的连锁效应。
以战促训加密防线。库边公路旁,防滑防冻应急演练迅疾启动,持续低温天气导致凝冻气象形成,路面结冰、交通中断,安全员迅速撒播工业盐融化冰面……堆石坝上游围堰处,防洪度汛演练拉响警报,突击队员火速堆码沙袋、架设排水泵……左坝肩处,爆破应急演练直面险情,突发意外导致炸药提前爆炸,警戒、抢险、医疗、消防等小组立即反应、各司其职……表土堆存场,模拟连续强降雨导致表土堆场积水严重,泥水逐渐流出红线外,应急小组兵分两路:一路用沙袋构筑临时挡水围堰,阻止泥水扩散,一路疏通排水沟,安装水泵抽排积水……材料库房旁,火灾消防演练真火实操,浓烟升起瞬间,疏散组引导员工湿巾捂鼻撤离,灭火组持干粉灭火器扑灭初期火源,医疗组模拟烧伤伤员心肺复苏。从-10℃极寒演练到40℃高温火场,从暴雨倾盆到泥流突袭,项目部将“剧本式演练”升级为“盲演式实战”,让参训人员在逼真场景中锤炼“肌肉记忆”,真正实现从“知道”到“做到”、从“演练”到“本能”的跨越。
使命担当:平安建设点亮万家灯火
建设逾半年,黔南项目以每天“平安生产+1”的答卷扎实前行,每一米开挖、每一方填筑,都烙印着央企对生命的志高敬畏,更践行着“守护万家灯火”的初心誓言。
双重预防体系显成效。项目部通过构建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累计辨识较大及以上风险29个,制定防控措施186条,整改隐患213项。在月度“双全日”检查中,业主代表站在坝肩前感慨:“这里的双重预防机制没有停留在文件里,而是扎进了每一名建设者的行动中。风险管控像筛子,隐患治理像筛网,双‘筛’合璧,筛出了真安全!”这份赞誉背后,是项目部将体系标准化、工具化、生活化的实践,让抽象制度转化为可触摸的日常。业主代表感慨:“这里的安全管理不是‘盆景’,而是可复制的‘森林’。”
责任链条贯通“最后一米”。安全管理的“最后一米”不是冰冷的制度条文,而是延伸至工友衣食住行的点滴关怀,舒适的标准化新宿舍、安全文化长廊和应急避难场所即将建成。项目部将安全生产责任链条与“我为群众办实事”深度融合,用“家文化”浇筑安全基石,让“心安处即是吾乡”有了具象化。当工友们把安全帽端正地挂在宿舍定制挂钩上,当妻子们放心地视频查看工地“阳光厨房”,当孩子们在视频里骄傲地展示爸爸的“安全标兵”奖状——黔南项目部的安全管理,早已超越“管住风险”的范畴,升华为“守护幸福”的承诺。这种“把工友当家人”的理念,让责任链条从纸面规章延伸到情感纽带,用有温度的管理筑牢有力度的安全防线,真正让“平安”二字写在每一张安心的笑脸上。
平安丰碑矗立苗岭。随着上水库坝基顺利通过覆盖前质量验收,这座承载着西南山区绿色能源梦想的新引擎将继续稳步加速建设。项目经理站在坝顶眺望远方:“我们守护的不仅是工程安全,更是千家万户的用电安全。当未来清洁电能从这里输向城市乡村,就是我们建设者最欣慰的时刻。”
从晨曦微露到星斗满天,水电五局黔南项目以“铁规”为尺、以“匠心”为魂,将安全基因深植于苗岭深处每一寸土地,树起新时代基建工程的安全标杆。这是央企用钢钎与混凝土写就的“生命宣言”,更是以担当之光照亮山河、点亮万家灯火的永恒诺言。当来日抽水蓄能机组轰鸣运转,输送出的不仅是清洁电力,更是一代建设者用责任与智慧铸就的平安丰碑。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