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绵阳科技城新区人工智能大楼项目顺利实现主体结构首次转换。
绵阳科技城新区人工智能大楼项目位于绵阳市科技城新区创新中心科技园区内,设计平面采用“三角+弧形”结构,建筑面积在3F、5F、8F位置由2612平方米逐步缩减至1618平方米,在建筑立面上形成了 “帆船式”退台效果,与园区其他建筑相互呼应,建成后将成为整个园区的形象标杆。
在主体结构开始施工前,项目团队围绕着项目建筑平面异型、建筑立面退台设计的特点,从场地规划布置、高模板支架设置、脚手架及施工期形象、型钢组合混凝土柱、平面弧形梁模板设置、曲面玻璃幕墙等方面开展了反复研讨,最终制定了周密的组织及技术方案,最大程度减小了异型结构对整体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
施工过程中,面对作业时间受限、运输条件受限、天气条件不佳的现实情况,项目团队密切配合,贯彻“技术引导、管理保障、红线卡死”的组织思路,动态调整梁、板、墙、柱各施工部位人员设备的组织与配合,顺利实现了10天每层的初步目标,并计划后续施工中根据楼层面积的缩减,实现7天每层的最终目标。
此次主体结构的首次转换为项目后续在异型结构施工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年度任务指标的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