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局时评】回荡在山河之间的劳动赞歌

来源:五公司 作者:张设法 时间:2025-04-28 字体:[ ]

五月的风漫过青藏高原,青稞田泛着新绿在灌溉渠的滋养中舒展腰肢;金沙江的浪花轻叩银江水电站的生态鱼道,珍稀鱼苗正顺着阶梯式池潭逆流而上;雅砻江柯拉光伏电站的光伏板在雪原上闪烁,将日光编织成清洁能源的密码……这些点缀山河的工程坐标,是五局人坚持以奋斗为基石、以岁月为刻度,在大地版图上镌刻的劳动印记。

雪域冰原上,他们播种希望之花。凛冽的风呼啸着掠过唐古拉山口,却吹不散建设者在荒芜中播种希望的执着。在西藏在建最大集中连片式复垦项目现场,五局人以客土回填为笔、灌溉渠系为墨,在海拔4000米的渣场荒坡上绘制出一幅现代农业的壮美画卷。曾经寸草不生的贫瘠之地,如今1168亩“藏青3000”青稞田随风起伏,3万米灌溉渠如银色丝带穿梭田间,1.3万米田间道路串联起田畴阡陌。建设者们背着氧气罐翻整冻土,与当地村民携手捡石运砂,让年产70万斤粮食的“高原粮仓”从蓝图变为现实。更远处的雅砻江柯拉光伏电站,在更高海拔的雪线之上展开“水光互补”的绿色奇迹:建设者们顶着零下30℃严寒,在冰原上拼接起100万千瓦光伏矩阵,让阳光与江水在智能调度中共振,每年减排160万吨二氧化碳的同时,更守护着高原草场的返青与生长——他们用双手在“世界屋脊”写下生态文明与工程建设的和谐诗篇。

激流险滩间,他们架设生态桥梁。金沙江的涛声里,藏着五局建设者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银江水电站的千米生态鱼道如立体长廊嵌入山体,阶梯式池潭还原鱼类洄游的天然轨迹,130万尾珍稀鱼苗从增殖放流站跃入江流,让长江上游的生物链在钢筋水泥间得以延续。而在徽州大地的绩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团队将“绿水青山”融入每一道施工工序:避开湿地的机械轨迹、林草植被恢复率99.16%的生态修复、与青山绿水浑然一体的电站建筑,最终捧回“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的荣誉。这些跨越山河的工程,不再是冰冷的设施,而是人与自然共生的纽带——当鱼儿穿越鱼道逆流而上,当抽水蓄能电站的碧波倒映着蓝天白云,五局人用智慧与汗水,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架起了互通的桥梁。

时光长河里,他们传承匠心精神。七十年光阴流转,时代不断变迁,技术手段日新月异,但深入水电五局人骨髓的“铁军”精神却始终如一。从白鹤滩大坝连续72小时浇筑的坚守,到沙特国王港攻克全球最大升船机的创新;从塞尔维亚公路工地上中外工人协作的身影,到年轻技术员捧着专利证书的笑颜——五局人的奋斗哲学,早已超越个体的光芒,凝聚成与国家同频共振的精神图谱。退休工程师泛黄的笔记本里,记着导流洞塌方时的抢险智慧;“全国技术能手”的焊接课堂上,飞溅的焊花化作培育新一代工匠的星火;海外项目团队带回的专利证书,既是“中国标准”的勋章,更是文明互鉴的信物。这些藏在安全帽下的智慧、落在图纸上的墨迹,在一代代五局人在传承中淬炼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永恒信念,让每一座电站成为文明的驿站,每一条公路成为发展的通途。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驻足回望,白鹤滩水电站的泄洪道腾起七彩霓虹,恰似水电五局七十年奋斗历程的璀璨缩影。当岁月的风沙无情地漫过群山,那些被劳动者汗水浸润的工程,终将在时光的长河中凝结成最动人的文明印记。这一切都在向世界证明:世间最永恒的,不是顽石的沉默,而是人类用辛勤的劳动,在山河间留下的文明之光,那光芒照亮了人类前行的道路,也指引着我们不断迈向新的辉煌。

又是一年“劳动节”,让我们怀着最崇高的敬意,向每一位不懈奋斗的劳动者致敬!是你们,将汗水融入江河,汇聚成奔涌向前的磅礴力量;是你们,用智慧点亮星空,让奋斗的火炬永远炽热燃烧。感谢你们,让我们在凝望那些蜿蜒在群山间的公路、横跨江河的桥梁时,不再是冰冷的造物,而是一段又一段有温度、有情怀的记忆;感谢你们,让我们在直面未知的世界和挑战时,又多了几分无畏探索的勇气和坚定前行的底气!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