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局时评】用镜头定格瞬间 用文字记录此刻

来源:三公司作者:郎英豪 时间:2023-11-09 字体:[ ]

“广大新闻工作者牢记职责、奋发有为,用智慧、汗水乃至生命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指引着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驭风前行。

新闻工作者是思考者,哪里有故事,哪里就有挖掘的地方,熬过最晚的夜,也迎接过清晨的第一缕光,记录真实,传递正能量,最美的风景在采访的路上,最好听的故事在现场。

新闻工作者是记录者,扛起了相机,记录着四季,无论是大型活动,还是工程最前线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新闻工作者捕捉新闻动态的身影,穿过阳光,越过世俗,向行业内外传递着电建之声。

坚守初心,用心用情书写“电建故事”

“当你看到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纸上,你看不到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路上。”加班赶稿,日夜奔波、无畏逆行,哪里有新闻发生,哪里就有新闻工作者奔忙的身影。

亦是晴空万里,亦是疾风骤雨。电建新闻工作者准时穿梭在新闻现场的第一线,新闻有时会从“地里长出来”,随时随地就蹲下拍照、编稿;新闻有时也会“站在空中”,相机有多高,人就有多高。新闻工作有时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有时是一群人的并肩而行。面对举着相机累酸的双手,电脑前写稿凝滞的思维,剪视频发困的双眼,是热爱、坚守、责任、担当,让电建新闻人的接力棒永远传递。

作为五局新闻工作者,是五局动态的见证者,是五局历史的记录者,五局风采的传播者。穿过工程师、设计师光鲜亮丽成功的背后,看到更多的是他们一个个不眠不休的夜晚;穿过超级工程拔地而起的背后,看到更多的是一个个团队敢打敢拼、勇于超越的不懈奋斗。我们很庆幸能成为那一个个成功背后故事的见证者。

在现场上,镜头里,前行中,“让说者不泛论,让行者不麻痹,让倨傲者不轻视,让自卑者不沉沦,让无声者被倾听”,这既是新闻工作者的荣光,也是新闻工作者的使命。

做时代的一粒光,或许微小,但足够明亮,看得清脚下,也照得见远方。如今,当我们走在一个个宏伟的工程现场,走过乡土,走过繁华,勿忘,新闻工作者的荣光永远在前方。

牢记使命,用责任担当传播“电建声音”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句话最好地诠释了新闻工作者的理想和抱负。

与时间同新,与新闻同行。一个时代自有一个时代的使命,而延续至今的家国情怀,却不曾变色。从北京冬奥会,到成都大运会,再到杭州亚运会,全球无数的观众通过新闻工作者的笔与镜头,领略了中国精神、中国气质和中国韵味。

为了让世界读懂中国,就需要让各国能够听到、听清、听懂中国声音。十年来,广大五局青年踊跃投身“一带一路”工程建设,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磅礴力量。芒古-塔博公路项目、赞比亚穆巴拉-纳孔德公路项目、下凯富峡水电站、赞比亚OPRC一标等项目,一个个“电建声音”让中国故事“走出去”,让中国声音“更响亮”。

从仰望星空到脚踏实地,无论传播形式如何更迭,不变的是初心与担当。一篇篇文章、一幅幅照片、一个个镜头,都是我们和广大职工一道,为之奋斗的印记。在很多人眼里,他们都是默默无闻、不问名利、埋头苦干的建设者和劳动者。但正是因为他们的辛苦付出才让我们拥有了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正是因为他们无私奉献、忠于职守才让我们拥有了今天安定祥和、幸福安康的社会环境。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用手中笔,为他们写下一个个生动且有温度的故事。在奔赴新闻现场的路上,心中有热爱,脚下更有力量。

守正创新,用奋进谱写“电建新篇章”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作为电建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而且要“多学一点”,不仅要以一个观察者的姿态去看待、记录电建的发展,也要顺应技术的变化,有因势而谋的远见、应势而动的魄力和顺势而为的勇气武装自身。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成为更好的记录者与表达者。

相信文字的力量,手中落下的每一个笔画,写下的每一个字词,都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力量,它能直击人心、给人力量与希望。广大电建新闻工作者带着这份热爱,在新闻宣传的岗位上,听从党的号召,紧跟党的步伐以及新时代潮流,紧握笔杆,让严肃与活泼并重,用受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电建故事,传播好电建声音!

2023年11月8日,第24个记者节,秋去冬来,时间的脚步从不停歇;你我同行,时代的印记难以磨灭。

在此向每一位中国电建的记者们送上祝福与敬意。

 “记者节快乐!”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