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遇,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在卡拉水电站建设过程中,有这样一群可爱、可敬的人,每逢急难险重的任务,你总会看到他们挺膺担当的身影……
“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
2023年11月7日晚17时,随着一线灯光在挖机轰隆的中直射而出,右岸低线交通洞内明亮的施工场景,如期展现在眼前,卡拉水电站右岸交通线路的最后一块拼图,终于拼合完毕。作为右岸交通线路的重要线路,低线洞贯通后能够极大的改善进厂交通洞内的通风、排水、供风条件,并打通引水下平施工支洞及尾水下叉洞的施工阻点。
面对IV类围岩占比多达50%的洞室开挖,作为入职才一年的大学生,邓智全没有见难思迁,围岩条件差,就一个点一个点的盯,一遍遍地跑。“这里围岩条件太复杂了,放一炮就要进行支护,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来,而且不盯着的话,自己也放心不下。”这个99年的小伙子,胖胖的外表下却是一颗细腻的心,现场不间断的坚守,对现场作业人员一遍遍的技术指导、方案交底,在3保证整体施工可控的同时,也赢得了工人们的称赞。“白天在现场,晚上就回来调整爆破设计,围岩情况太复杂了,要不断根据围岩的情况及时调整间距、孔距、炸药量等等。”责任是青春的注脚,也是邓智全对自己选择的诠释。
右岸低线交通洞洞口处岩石较破碎,且上有大面积危岩体,底部倒悬,受顺坡结构面切割,稳定性差,且危害性等级为Ⅲ,处理难难度大,既要保整施工安全,又要紧盯进度。“那段时间除了盯紧处理危岩体的工人,还要保障好交通,做好临时管制。跟开挖人员做好技术交底等等,脚都不挨地的那种。”青年的责任担当,从来都是点滴日常的坚持,历经琐碎时光的磨损,透出的才是璀璨的光亮。
“飞翔是对鸟儿勇敢跃出温巢的奖励”
日落跌入昭昭星野,人间已晚,卡拉水电站右岸的洞室群内却是热火朝天的施工图景。“师傅,你这炮孔的孔距不对啊!远大于45厘米了,需要重新造孔了,这个要按咱们下发的爆破设计来。”身为绕坝洞技术网格员的汪宗田,对着身旁作业的作业人员说道。右岸绕坝交通洞作为影响右岸坝肩、进水口、尾水施工进度的关键线路,整体施工工期紧、任务重。为保证施工任务提前完成,项目部整体管理前移,以全力服务现场生产经营为导向。作为绕坝洞的技术交底员,汪宗田更是扎根在了一线,现场查验问题、现场采取措施、现场解决难题,在开挖质量十分优秀的情况下保证了进度的领先。
“中间也有很多问题,自己也不太懂,就是一遍遍的看设计报告,一遍遍的请教,自己走过的路才能和别人说怎样走嘛。”平时话很少的汪宗田,在现场给工人们进行技术交底的时候,总是事无巨细,滔滔不绝。“小伙子讲话我们都听得懂、也听得进去,该怎样干,要什么效果,他清楚的很。”春去秋来,日日夜夜的伏案研读,迎来的是自信昂扬的阔步前行。
“钻工按照放样点位下钻后,钻进50厘米后根据后视点位复核孔位偏差……”身为施工管理出身的朱启伟,刚刚转入质量部那会每天都会在洞子里小声默念着开挖工序及标准。绕坝洞下游段岩体较破碎,围岩稳定性差,IV类围岩较多,爆破开挖、混凝土支护风险较高。项目部成立开挖及支护小组以高验收标准、严施工要求保障开挖质量,朱启伟便是其中一员。
“我们现场悬挂的都有配合比牌,砂浆拌制都是严格按照方案配合比进行的,支护喷混凝土时,也有厚度标识,各个部位的开挖支护在我们印发的质量控制要点卡片上都有,并且保证现场施工的每个人都有……”虽然标准化施工有着诸多保障措施,朱启伟仍是不敢松懈自身的学习,每周一次的质量专项培训和现场质量控制交底都不落下。风起微末,向上向前的力量蕴藏在每一寸生机勃勃的土地上,卡拉青年奋进的力量将未来向着无限伸展。
“师傅,把你的防尘口罩带好,还有隔音耳塞呢,千万别忘了。”绕坝交通洞内施工面多,光是钻工就有40多位,安全部22岁的张学云可算是操碎了心,为了保障这么多钻工的安全问题,检查劳保用品的规范穿戴是每天的常规动作,日常2万多步是对自身职责的践行,也是对作业人员安全的保障。现场的隐患排查、施工用电检查、小型器具、消防安全等等,繁多的事项在他手里却井井有条。“脚手架搭设拆除作业、起重吊装作业、爆破作业等有较大的风险的作业,都要组织多次培训、交底,反复强调和重申安全知识,尽全力确保人员安全施工。”绕坝交通洞口业主单位考评颁发的“进度第一”、“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三面红旗,飘扬在青年的心头,奋进的力量也鼓舞着他们接续向前。
“每次循环都是一次新的开始”
“凯哥,渣车来了,你那车装完没啊?”“好了好了,马上走了。”由于出线洞坡度高达26.15%,每次出渣都要将上平段的渣用挖机顺坡推到下平段才能装车出渣,60多方的渣寻常洞子一小时就能结束,但在出线洞,3小时才能勉强处理完。工作5年的王凯,是这个洞室“指挥员”,在他的管理下,渣车进出有序,时间过度顺畅,就连一个循环14道的工序,都衔接丝滑。
“出线洞洞身狭小,坡度还大,我们的机械设备都进不来,也用不上,只能全人工上。”全人工上,就意味着循环时间的拉长和安全质量风险的提升,按照设计方案,一炮需一支护,而且由于洞身狭小,在挂网之后,需要马上跟进喷护。各个工序间时间短,要求高,人员的调配和现场的管控就显得尤为重要。“一点都不敢放松,每个工序都要亲自跟着,盯着,我就把每一次循环,每一道工序当成新的开始,保持自己精神的紧张度,好后续工作。”
“支护要求高,锚杆需要垂直于岩面,单臂钻又上不来,只能自己想办法。”为保障在坡面上能打出符合标准的锚杆,项目部自行改进台车,在稳定台车的同时,增加台车的高度,保证了出线洞的标准化施工。“出线洞打通了,主变洞内的通风条件就会好很多了,虽然打着很难,但是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舍我其谁挑重担,为观奇景上高山,卡拉青年,坚定的目光从未离开过眼前的青山。
乘着时代的风云,卡拉青年们以微毫诠释盛大,在建设一线,在攻坚前沿,在“自找苦吃”中绽放出生命的光彩,在公司高质量发展中贡献出青春的力量。
邓智全(右一)在现场给工人们进行技术交底
朱启伟(右一)正在现场检测材料配比
张学云(右一)为现场作业人员讲解安全知识
王凯正在进行现场作业指挥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